陪伴同在之旅(二)(另一種眼光看癌症)
有了對癌症病情告知的正確認知,癌症病患的親屬還要努力學習用”另一種眼光來看待癌症”,才能在未來的歲月中,正確地陪伴病患。我也把它寫成了衛教單張,內容是: 場景:C女士,是個天主教徒,今年83歲,罹患淋巴癌已經有五年,這次 […]
有了對癌症病情告知的正確認知,癌症病患的親屬還要努力學習用”另一種眼光來看待癌症”,才能在未來的歲月中,正確地陪伴病患。我也把它寫成了衛教單張,內容是: 場景:C女士,是個天主教徒,今年83歲,罹患淋巴癌已經有五年,這次 […]
癌症病患的親屬,有了對”癌症病情告知”的正確認知,學會了用”另一種眼光來看待癌症”,還要明白幾個非常實際的課題,才能在未來的歲月中,正確地陪伴病患,我則是把它寫成了衛教手冊,書名是:你可以更認識癌症病人(末期病人)以下是
在這本衛教手冊中,有一個題目是特別重要的,那就是「我的親友得了癌症,醫師說他來日無多,我應該要去探望他,可是卻又不知道該說些什麼,除了睜著眼睛說瞎話地跟他說:『你要加油,一定會好起來!』之外,有沒有什麼比較好的方式呢?」
105年9月份某一天在臉書看到高中同學H醫師,他是在中台灣推動安寧照顧的先驅人物,直接師承英國的緩和醫療始祖Dr. Dame Cicely Saunders, 他的PO文內容提到: 「朋友的朋友寄來的mail,內容是:我
103年1月22日星期三下午三點多,我正在7C病房的智慧屋整理病患的出院病歷,接到一通電話,是負責重症病患照顧的資深醫師H君打來的,他以不悅的語氣對我抱怨說:「昨天下午,7C病房有一位46歲的血液科S病患,因為嚴重肺炎導
講到這裡,我看到血液科的C醫師也坐在講堂內,突然我心中出現一個詞彙,很像是天父上帝賜下的靈感,它是【良善的醫療】五個字。剎那間,我弄懂了,我知道如何化解H醫師和C醫師之間的紛爭了,答案就是在【良善的醫療】這幾個字當中!
看完了上述有關【良善的醫療】的七個圈圈,我們還要再回來了解”人”的本質有第二個要點,那就是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我們可能對前十個病人都提供了良善的醫療,但還是可能在照顧第十一位病人時,違反了上述的原則。同樣的道理,一個
105年9月份某一天晚上九點多,餐廳的小老闆N君騎車去醫院探望因為癌症漫延而住院的親戚兼事業夥伴M君。我關心地問她狀況如何?她說:「我到的時間已經過了9:30,病房的大門已經關閉了,於是我只好打M君女兒的手機,因為她當時
第二個看護故事的作者,是我以前非常優秀的基督徒同事黃百后護理師,內容如下: 100年5月3日星期二早上八點半,是7C團隊進行安寧病房個案討論的時間,個案的主角是C先生,他罹患舌癌及下咽癌,病情已至癌末,為了能順利呼吸,他
接下來也是一個令我難忘的故事,標題是『另一種家人』:101年3月8日早上七點多,我循往例在7C病房的智慧屋中,先看看電腦裡面醫院Intranet的訊息,接著將滑鼠點到護理長C君為7C病房所設立的部落格,看看有沒有什麼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