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說文解字(失落、遺憾、失望)
107年7月3日,我在瀏覽手機裡的資料,發現有幾個場景,其實是在講同一件事, 首先是臉書網友H君貼出:「兒子整個後悔跑來找我單挑跳棋,下大夜只想快點結束棋局,然後不小心衝過頭,兒子輸到臉色鐵青,難得只下一局就不下了! 媽 […]
107年7月3日,我在瀏覽手機裡的資料,發現有幾個場景,其實是在講同一件事, 首先是臉書網友H君貼出:「兒子整個後悔跑來找我單挑跳棋,下大夜只想快點結束棋局,然後不小心衝過頭,兒子輸到臉色鐵青,難得只下一局就不下了! 媽 […]
107年4月某一天,水果日報報導「癌末醫打嗎啡奮力坐起『盼藉由我看見安寧』」,內容是高雄市民生醫院前院長蘇健裕,因末期癌症住進該院的安寧病房並舉辦人生畢業典禮。返回病房後,因體力耗弱與癌症疼痛,昏沈二天,醫院為他裝置幫浦
107年6月3日早上,我在即時通看到「快樂工作坊」裡學員C君的訊息「課後,我與其他學員一起帶孩子們到公園玩到傍晚。其中有位學員提到她自己,過去跟先生的相處,有太多過節。她目前還未消化、淡化,過去跟先生的愛恨情仇,所以,她
維基百科提到,完美主義在心理學中指的是一種不斷追求最高要求,追求完美的性格。完美主義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我們先來看完美主義的消極面: 「輕率地訂下計畫,並且義無反顧地去執行。但是,隔不了多久卻半途而廢…;完美主
107年5月8日,我刊出「隨便說話」一文,在結尾處我寫道:網路上的朋友們,你有跟我一樣”隨便說話”的經驗嗎?或是”隨便說話”導致其他人不舒服、不愉快的經驗嗎?歡迎留言分享。 L君留言:「有,相信每個人都有”隨
107年5月初,我接連在兩位網友的臉書動態上看到同樣的貼文,內容是:「喜歡自己」比期待他人肯定自己更加重要,善於和別人「較量」其實是種陷阱,陷入只想證明自己的優越和存在感。多數人的癥結是:內心早已先「宣判」自己「輸人一等
我想問的第二個問題是「當一個人年齡越來越大,遠離職場、兒女成家、親友凋零……,導致外界的回應越來越少,這時候他該如何滿足自己對存在感的需求呢?」 換個方式來問,一個人(特別是老年人)如果為了想要滿足此種不滿足,他可能做出
接下來,我想問兩個問題,首先是「一個人如果從小在原生家庭裡,他的存在感經常得不到滿足……,等他長大後,他變得不善於向外界表達自己(發出信號),也不知道應該如何有效地回應別人,導致人際關係不佳……,這時候他該怎麼辦?」 換
過沒多久,我看到一篇文章,標題是「聊天止於呵呵會帶來傷害」,大意是作者C君在上網聊天時,常常貼出「嗯、哦哦、呵呵……」,後來她才意識到那樣的回應,會傷害其他人。「呵呵」的傷害性有多大呢?被說呵呵的人,究竟感受到的是什麼呢
這種對自身存在感的需要,可以說是人性中非常的重要部分,這也就是為什麼,嬰兒在無法得到及時有效的回應時,會採取大哭大鬧的方式來贏得關注。同樣地,許多去看心理醫生的人,會抱怨自己的童年缺乏愛和關懷,以至於現在都不知道如何去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