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說文解字(完美主義)(下)

分享這篇文章:

維基百科提到,完美主義在心理學中指的是一種不斷追求最高要求,追求完美的性格。完美主義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我們先來看完美主義的消極面:

「輕率地訂下計畫,並且義無反顧地去執行。但是,隔不了多久卻半途而廢…;完美主義與恐懼失敗和自我挫敗的行為高度相關(例如過分猶豫),因為猶豫不決在很大程度上,是源自於對他人反對意見的預感…」、

「容易自責,他們對自己苛刻地要求,因此容易陷入了極端的緊張和焦慮之中,並且伴隨一次又一次強烈地自憐自艾;不管是烤焦的餅乾或是開會遲到5分鐘,追求完美的傾向時刻充斥在每一個小錯誤裡。儘管你知道後悔無益,但是你仍然會去後悔…」、

「對於他人的評語(尤其是負面、無能的)顯得過度的敏感,對待這些評語的態度很容易走向兩個極端,一是完全放棄,二是變得神經質…」、

「完美主義者的要求對別人來說都高了一些,因而在其他人的眼中,他們的行為有些過於誇張和沒有必要,因此容易喪失了周圍人士的認同感;此外,他們因為具有高度的鑒別能力,因此常常對他人進行批判…」、

「完美主義者看問題都認為只有兩面,因此有走極端的傾向。一旦他們認定了一個事實或者是下定了決心,他們就會對其他相反的意見變得相當的頑固和專制。他們的內心常常掙扎在非黑即白的想法裡,在某個時刻是個成功者,在下一瞬間又變成了失敗者;對他們來說,人生就是一場要嘛功成名就,要嘛一事無成的遊戲…」、

「看什麼都不順眼,他們覺得完全有必要讓別人知道最好的是什麼,於是在行為上就『好為人師』。他們認為追求完美”應該”是一個人最起碼的人格,於是他們就會不厭其煩地教導別人該如何行事,而這些說教只會讓他們在別人心目中的地位降低,讓別人感到厭煩和無法忍受…」、

「不輕易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回應別人時十分謹慎;感情不輕易流露出來,很難向別人敞開心扉…」、

「常發牢騷的人喜歡抱怨,他們不僅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擔憂他們自己的失敗,他們還能從別人的失敗裡找到救濟(補償),甚至是以此為樂…」、

「他們不喜歡依賴於別人,對於不能自動自發做事的人和喜歡依賴他人的人感到不舒服。如果有人過於依賴他們,他們會感到包袱沉重,為了保護自己的時間和權利不受侵犯,他們容易變得自私自利…」、

「由於本身條件較好,所以不能忍受被他人忽略或看不起。他們很在乎別人對他的尊重,然而對別人給他的讚美,他們卻顯得不以為然,這是由於他們內心中那不斷挑剔的聲音在提醒他們『更高、更好的目標,根本還沒達到』…」、

 

我們接下來看完美主義的積極面:

「對於他們感興趣和認為應該做的事,完美主義者總是全力以赴。他們會認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精力和時間,以便工作時的每一分鐘都能夠起到最大的作用,從而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質量。他們對待工作的態度也是一絲不苟的,而且一般只要工作結束,其結果跟他們預想的都一樣或差得不遠…」、

「對眾人的批評有著驚人的警惕感、為了避免事後遭人非議,他在接受一個新的任務或制定一個新的計劃時,往往會花很大的精力作大量的準備工作;收集各方面的訊息以便把工作做得更好;讓讚揚代替批評是他們的一貫願望。在工作時,他們採取的方法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完美主義者追求完美的性格會使他能力四射,特別是在決策時需要他們。他們在決策前,一定會研究所有的相關細節以做到萬無一失,還會認真地衡量投資報酬率。基於對效率的考慮,他們會把每一個人、每一件材料用得恰到好處,他們的決策往往會成功…」、

「深具領袖的氣質,他們很有創造力、判斷力,也勇於創新…」、

「在會議上,完美主義者大多時候是會議的主持者或是關鍵人物。在會前,他們會做大量的準備工作,他們不願意浪費時間,也不願意讓會議無功而終,所以,他們常會顯得激動和專制,但在時間和條件的允許下,他們也會給與會者足夠的發言機會。鬧成一團的會議場面是他們所深惡痛絕的!

在對工作的重點指示和責任分派上,由於他們已掌握大量的訊息,對下屬瞭解得很充分,因此處理事情乾凈利落。在工作進行中,他們對工作進展情況的掌握和追蹤一絲不苟,而且往往能夠達到瞭若指掌的程度…」、

「在對待愛情的態度上,他們對配偶的要求頗高,但他們對待愛情是忠實的,而且是全心全意付出的。正是由於用情“過專”,他們很容易在愛情的旅程中受到挫折和傷害。他們是較負責的,對愛人的一切都非常關心,這顯出他們的社會道德感也較強…」、

「當他們成長、蛻變之時,完美主義者會很注意培養自己,很多優秀的特質就會顯現出來,例如他們事業心比較強,富有創造力,並有創新和改革的勇氣,較激進,他們願意為工作付出較大的精力。他們是健談的,親切、和善的、具有優秀的領導氣質。

他們的和善和親切會輻射到別人身上,感染別人,其他人會因為他們的自信也信心倍增。在評價事物時,他們的價值體系是較完整的,因為他們強調公正(包括自己和別人),要求坦率、誠實。在比較艱難的環境和條件下,他們能夠承受壓力而且還能幫助他人,因此他們能夠建立穩固的友誼。他們對別人大公無私,對自己要求嚴格,能夠清楚地洞悉現實…」、

………………

讀過以上文字,我發現許多項目裡面,都有我個人的影子。當然,上述內容也符合我的認知,因為我相信「追求完美」既然是一種人格特質,它必定是上帝所賜的,也可以說是恩賜,所以它必須依照彼得前書4:10:【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作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以及羅馬書12:6:【所以我們要按照上帝給我們的恩惠,好好地運用不同的恩賜,做應該做的事。】

也就是說,每一種特質都是上帝所賜的,祂的原意都是好的,不過人是不完全的也是會犯錯的,所以每一樣特質都像是一把刀子,如果拿來切菜、切肉、做菜……,那就很好,令人歡喜快樂。換句話說,一個人把上帝所賜的特質作了正確的發揮,那個特質就成了他的優點,會受到別人的肯定和稱讚;相反地,如果一把刀子,拿來砍人、傷人、殺人,那就不好,令人勞苦愁煩,也就辜負了天父上帝的一番好意與用心。換句話說,一個人把上帝所賜的特質作了錯誤的發揮,那個特質就成了他的缺點,會受到別人的批評和指責。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