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說文解字(刷存在感)(二)(適當回應)

分享這篇文章:

這種對自身存在感的需要,可以說是人性中非常的重要部分,這也就是為什麼,嬰兒在無法得到及時有效的回應時,會採取大哭大鬧的方式來贏得關注。同樣地,許多去看心理醫生的人,會抱怨自己的童年缺乏愛和關懷,以至於現在都不知道如何去愛別人……。

從某個角度來看,缺乏愛其實就是,在幼年時期,自己發出的信號沒有人給予回應,或者回應的質量不夠好,不夠及時。長久下來,該需求會被隱藏起來,不過它並不會消失。這樣的孩子,他們對於外界回應的要求會越來越低,自己也會越來越不善於向外界表達自己(發出信號),也不知道應該如何有效地回應別人,於是人際關係會不佳。

在現代社會裡,存在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誌,存在感的缺失會導致無意義感,也會帶來價值感的缺失。這就好像一塊獨立出來的拼圖,存在感的缺失會讓我們很難建立起跟外界的聯繫,獨立出來的拼圖也無法知道自己的價值是什麼。所以現代心理療法中,有一個重要的領域,就是幫患者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

讀過上面偏向於心理學的研究之後,我明白了幾件事,首先是「存在感」是人性需求的一部份,不過它並不是最基本的需求,意思是當一個人能夠吃飽、有衣服穿、有地方住……之後,他才需要「存在感」;

其次是,在心理學的領域中,一個人是無法靠自己的努力,就能夠擁有健康的「存在感」,他必須依賴跟其他事物的互動,得到適當的回應,才能獲得「存在感」;

第三是,需要「存在感」並不限於我原先以為的年老的人、過氣的人、退休的人、卸任的人……,而是每一個人都需要,打從出生之後就需要;

第四是,當一個人所需要的「存在感」沒有被適當的滿足,他的心理會變得不健康,接下來人際關係就會出問題。這時候,如果他用了不適當的方法想要「刷存在感」,那麼問題可能會更加惡化,因為乙方低質量的回應,反而會削弱了甲方的價值感、存在感。這就像是卡債族想要跟銀行進行債務協商,不過卻找上了惡意的代辦人,結果不僅銀行債務因為利息的滾動而持續擴大,連他原有一點點的現金也被騙走!

第五是,如果存在感就是指一個人的言行(信號),能夠得到外界的有效回應,那麼這樣的過程就跟「溝通」幾乎一模一樣!良好的溝通,會讓人過得平安喜樂;不良的溝通,會讓人過得勞苦愁煩。同樣地,高質量的回應(尊重、認同對方),會提升一個人的存在感、價值感,而低質量的回應,則會削弱一個人的價值感、存在感。

 

寫到這裡,我還額外地明白了幾件小事,那就是我家社區對面的遊戲場上,常常聽到孩子們喊著:「來抓我呀!」我還知道孩子們喜歡玩「捉迷藏」……,我猜想那些遊戲之所以會歷久不衰,最深層的原因是在遊戲的過程裡面,孩子們可以從同儕當中,獲取高度的「存在感」,心裡的OS是:「我現在正在被同儕高度關注、同儕的焦點正在我身上,我的存在是美好的、有價值的,我是受歡迎的!」

這類需求的前身是一個孩子已經從家庭的父母身上,嚐過了自我存在的美好經驗,於是當年紀增長後,孩子會期待從同儕當中,也獲得同樣的經驗,難怪學齡以上的孩童,會那麼需要朋友。

 

我還想起一件事,以前在醫院工作時,有一位基督徒姊妹,她常常抱怨周遭的同事,也經常表達對直屬長官的不滿。剛開始時,我很認真地思考那些她所抱怨的事件內容,不過都是些芝麻蒜皮的小事……。

過了幾年,她調了單位,不過抱怨的內容大同小異。後來我才發現,只要她的直屬長官沒有非常重視她、沒有把焦點放在她身上,她就覺得不舒服。至於她抱怨同事的根本原因,其實是她覺得某位同事吸引了直屬長官的注意力,導致長官沒有特別注意她,於是她就找理由抱怨該同事。現在回想起來,那位姊妹應該是在追求「存在感」的過程中出了問題。

(未完待續……)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