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國中生對談(一)(下)(活著的目標)
我繼續教導M君,每個人的學習模式不盡相同,不過大致上可以分成三類:第一類是”先知先覺型”,也就是一個人在沒有犯過錯、出過糗、受懲罰之前,就知道某一件事的是非對錯,於是他時時提醒自己不要犯錯,這樣的人不需要旁邊有人教他或提 […]
我繼續教導M君,每個人的學習模式不盡相同,不過大致上可以分成三類:第一類是”先知先覺型”,也就是一個人在沒有犯過錯、出過糗、受懲罰之前,就知道某一件事的是非對錯,於是他時時提醒自己不要犯錯,這樣的人不需要旁邊有人教他或提 […]
108年6月中旬在「快樂門診」中,是我第二次跟M君協談的日子。第一次協談是一個多月前,原因是M君沈迷於玩遊戲、學校功課不及格,父親很生氣並沒收其手機……,於是媽媽W君帶他來門診。一個月後,學校考試成績出爐了,M君有達到父
108年6月16日週日晚間,我按往例參加一處家庭教會的聚會。與會的有在法律系任教的W君夫婦、目前開設生命禮儀公司的C君夫婦、C君今年就讀高一的大兒子U君(第三次參加),以及我。在前一週聚會中,我吩咐U君把手機收起來,另外
108年6月中旬,我在臉書上面看到一則網友貼文「~反思~:無意間看到數日前在臉書上給朋友「貼文」的感想與回饋,突然安靜下來並反問自己,我自己真的「做到」或「做得到」我說給朋友的話嗎?能夠做得到、那才算是「經驗分享」,如果
談到這裡,時間已經過了一小時,我開始做出回應。我告訴T君,我是一位醫師、生平看過四、五千例的死亡,如果由我來判斷,阿公生病的過程以及臨終的照護算是非常平順,沒有接受不必要的侵襲性醫療措施、沒有急救插管電擊、大多數時間是住
醫好傷心的人(下)(Love never fails) 繼續閱讀
108年6月上旬在【快樂門診】中,年輕、未婚的案主T君的主要困擾是「缺乏人際關係上的安全感,在愛情、親情、友情方面,常有被遺棄、不被愛的感覺……」 我一貫地按照雅各書 1:19的教導:【你們要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我告
108年6月上旬,一位協談過幾次的案主L君傳來「韋醫師,我今天勇敢地「劃清界線」了。先生疼女兒,總是把很多事情往我身上丟,包含女兒回學校的車票也要我幫她訂…… 剛剛他告訴我要怎麼、怎麼做,我回應他:這是孩子自己應該做的事
108年5月下旬某一天,我跟妻子倩婷聊到「要當老闆必須具備相當特殊的性格」,那就是耐煩、容許員工沒有一次就把事情做好,一件事可以來來回回好幾次、改了又改才完成;相反地,我無法忍受上述情況(沒有效率),於是我會立刻自己動手
幫助二字還可以衍生出其他相關的詞彙,例如提醒、守望……。其中”提醒”的部分,我要特別提一提。在醫院工作,除了醫師之外,我每天接觸的對象,絕大多數都是女性,包括護理師、醫師助理、行政助理、書記……。我雖然不常把醫院的事帶回
接下來談「自大」,這個詞彙我最熟悉了,因為我當年就是個自大、驕傲的人! 85年1月1日,上帝呼召我到新竹來工作,目的是要照顧當時不受歡迎的癌症病人,特別是癌末病患。 當時的我就像是創世紀中的亞當,把醫院當成上帝託付給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