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性關懷很簡單大家一起來(八)(如何回天家)
11月19日我又收到T先生的郵件,上面說:「Dr: Wei 今天是我女兒19歲的生日,昨晚我寫了”第一封”愛的家書給她,我心中的那塊石頭也漸漸軟化,一面寫一面流淚,感謝愛的力量,持續感動到淚流滿面、全身溫暖,這是我以前從 […]
11月19日我又收到T先生的郵件,上面說:「Dr: Wei 今天是我女兒19歲的生日,昨晚我寫了”第一封”愛的家書給她,我心中的那塊石頭也漸漸軟化,一面寫一面流淚,感謝愛的力量,持續感動到淚流滿面、全身溫暖,這是我以前從 […]
99年11月12日,T先生寫了一封信給T太太,是用英文寫成的,翻成中文是:「Dear W:我的好朋友Dino跟我說寫些東西給孩子是一件美好的事,他也提醒我應該寫些東西給妳,而這是我過去一直忽略的,我覺得很抱歉。 我在令人
講解過上述靈性關懷(照護)的SOP之後,我開始舉實例,第一例的篇名是「不可能的任務」:102年初,我準備要驗收醫院的化療資訊系統有關門診的部分。談到化療資訊系統就令人一肚子氣,不過也有值得感謝的事。兩年前,如果不是T太太
話說回來,會寫靈性護理記錄是一回事,要跟別人講授靈性照護(靈性關懷)又是另外一回事了。該如何講解這個題目才會讓聽眾能夠融會貫通,下課後立刻能派上用場呢?而不是像以前一樣,上過課後,只記得老師學問淵博、頭頭是道,對講員敬佩
我看到該表單上將靈性上的問題區分成靈性上的助力(strength)及困擾(distress),助力的項目包括生命有意義、痛苦有意義、死亡有意義、相信死後生命、安詳/平安、有希望、能饒恕及被饒恕、衝突化解與和好、接受生命的
有了以上認知的大轉變,於是癌症的病情告知(包括預後、可能的存活期間)就不是難事了,這時候只要尊重病人的「自由意志」,病人想要知道,醫師就完整告知;病人不願意知道,那就告知家屬即可……,一點都不困難! 如果「
我在二十多年醫療生涯中,看過四、五千例的死亡,我個人認為「善終」的起始點是聖經希伯來書9:27:【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當此一前提被確立,接下來許多難題都可以迎刃而解,例如面對病人,不管是骨科醫師開刀將
108年3月7日下午,我應邀至台灣浸信會神學院演講。整件事的緣由是107年12 月底,Messenger傳來:「韋醫師:我是H君,浸信會神學院老師,下學期要開靈性關懷課程,不知道您手邊還有沒有『愛是永不止息—
108年3月8日,臉書Messenger:「今天我算是破功了,但我靜下來後,其實我自己也有錯,是我平日沒給小孩定規矩。下午接小孩放學,每次大女兒在學校有糖果或勞作,一上車,就會拿出來給妹妹吃或玩。一直以來,我只覺得大女兒
臉書Messenger:「我剛剛完成了C君跟她先生的協談(三個小時),順利地找出了她情緒、壓力的根源,除了給予聖經的教導,也為夫妻二人禱告。我預約她們一週後,再回「快樂門診」。」L君:「非常 非常 非常感謝!」 上述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