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我不要你犯錯(上)
105年7月份PO出了兩篇有關於“自由意志”的文章之後(請參閱#你可以更會溝通(35-36)「該不該給零用錢(談自由意志)」及「我尊重你的選擇(談自由意志)」),許多網友留言回應,內容相當多元,我試著將它們做了整理,大致 […]
105年7月份PO出了兩篇有關於“自由意志”的文章之後(請參閱#你可以更會溝通(35-36)「該不該給零用錢(談自由意志)」及「我尊重你的選擇(談自由意志)」),許多網友留言回應,內容相當多元,我試著將它們做了整理,大致 […]
認識我的人,大概都覺得韋醫師常常生氣,喜歡罵人,不過他們並不知道我為何如此,其實真正的原因是:我認為怎樣做是對的、是最有效率的、是最沒有副作用的,但是聽的人並不覺得如此,也沒有照著去做,結果正如我所預測的不好時,我就開始
感謝神賜下智慧,讓我有了突破性的眼光。當我重新面對同樣型態的問題時,我才知道原來自己犯了兩個『論斷』的錯,首先是我認為自己的判斷、分析、推論、經驗是『好』的,也就是我論斷別人的判斷、分析、推論、經驗是『不好』的,如此一來
105年7月份某一天在吃員工餐時,餐廳的大老闆M君說:昨天有一個客人P君,知道我下一個星期要去日本旅遊,於是很熱心地跟我分享她跟先生前一陣子剛去日本賞櫻花的過程。她說:我先生是記者出身,每一次出國旅遊,事前都要做許多功課
有了對癌症病情告知的正確認知,癌症病患的親屬還要努力學習用”另一種眼光來看待癌症”,才能在未來的歲月中,正確地陪伴病患。我也把它寫成了衛教單張,內容是: 場景:C女士,是個天主教徒,今年83歲,罹患淋巴癌已經有五年,這次
癌症病患的親屬,有了對”癌症病情告知”的正確認知,學會了用”另一種眼光來看待癌症”,還要明白幾個非常實際的課題,才能在未來的歲月中,正確地陪伴病患,我則是把它寫成了衛教手冊,書名是:你可以更認識癌症病人(末期病人)以下是
在這本衛教手冊中,有一個題目是特別重要的,那就是「我的親友得了癌症,醫師說他來日無多,我應該要去探望他,可是卻又不知道該說些什麼,除了睜著眼睛說瞎話地跟他說:『你要加油,一定會好起來!』之外,有沒有什麼比較好的方式呢?」
105年8月份某一天,餐廳的大老闆M君到醫院看腫瘤內科門診,醫師告知她原先的癌症已經漫延到骨盆腔的臟器和一部份的骨頭,接下來要做化學治療,所以要先安排做人工血管的植入,才能開始化療。 隔天,M君立刻就看了心臟血管外科的門
說到學習成長之旅,我以前曾照顧過一位病人,令我印象深刻,先跟網友們分享: K女士,年約五十歲,本身的專業是護理工作,她和擁有藥劑師執照的丈夫,兩個人共同經營一所安養中心。 她在民國九十二年六月,曾經因為解血便而在某個醫學
既然把它稱為一段旅程,當然會有終點,而這個終點就是中國人常說的”五福臨門”的最後一福à善終(Good death)。關於這個題目,網友們聽起來一定相當陌生,因為在家裡父母沒講,在學校老師也沒教,所以我特地寫了一篇文章來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