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作則(下)(我的家庭真美滿)
105年7月底某一天在打完「以身作則」一文的隔天早上,我用電腦PO出了當天的文章後,打開手機察看一下前一晚大家的留言,發現N君在很晚的時候留言說:「謝謝你的教導,今天我家有溫暖的笑聲,謝謝你。」我心想應該是有美好的事發生 […]
105年7月底某一天在打完「以身作則」一文的隔天早上,我用電腦PO出了當天的文章後,打開手機察看一下前一晚大家的留言,發現N君在很晚的時候留言說:「謝謝你的教導,今天我家有溫暖的笑聲,謝謝你。」我心想應該是有美好的事發生 […]
105年8月份某一天吃過員工餐後,我和外場的P君聊到孩子們暑假的狀況,P君說:我們家老二從小就問題多,特別讓我操心。我問她是什麼意思呢?她說:他五歲第一天去上幼稚園,結果上到十點多,他竟然拎著自己的小背包,沒有跟任何人講
說實在的,我自己並沒有太明顯的分離焦慮經驗,因此第一次聽到醫院同事F君的親身經歷時,還蠻震撼的。關於這個問題,我的父母沒有教過我,七年的醫學教育也沒提過,不過我堅信人是天父上帝創造的,而聖經就是人類一切問題的說明書,所以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這句小時候作文常用的成語果然是真的,我到餐廳擔任高年級實習生已經將近一年了。當初連蔥花都切不好,到現在大廚們休假時,我勉強可以代個班,其間的差別也真是驚人,於是我選了一個星期一的員工餐時段,請餐廳的
105年7月份PO出了兩篇有關於“自由意志”的文章之後(請參閱#你可以更會溝通(35-36)「該不該給零用錢(談自由意志)」及「我尊重你的選擇(談自由意志)」),許多網友留言回應,內容相當多元,我試著將它們做了整理,大致
認識我的人,大概都覺得韋醫師常常生氣,喜歡罵人,不過他們並不知道我為何如此,其實真正的原因是:我認為怎樣做是對的、是最有效率的、是最沒有副作用的,但是聽的人並不覺得如此,也沒有照著去做,結果正如我所預測的不好時,我就開始
感謝神賜下智慧,讓我有了突破性的眼光。當我重新面對同樣型態的問題時,我才知道原來自己犯了兩個『論斷』的錯,首先是我認為自己的判斷、分析、推論、經驗是『好』的,也就是我論斷別人的判斷、分析、推論、經驗是『不好』的,如此一來
105年7月份某一天在吃員工餐時,餐廳的大老闆M君說:昨天有一個客人P君,知道我下一個星期要去日本旅遊,於是很熱心地跟我分享她跟先生前一陣子剛去日本賞櫻花的過程。她說:我先生是記者出身,每一次出國旅遊,事前都要做許多功課
有了對癌症病情告知的正確認知,癌症病患的親屬還要努力學習用”另一種眼光來看待癌症”,才能在未來的歲月中,正確地陪伴病患。我也把它寫成了衛教單張,內容是: 場景:C女士,是個天主教徒,今年83歲,罹患淋巴癌已經有五年,這次
癌症病患的親屬,有了對”癌症病情告知”的正確認知,學會了用”另一種眼光來看待癌症”,還要明白幾個非常實際的課題,才能在未來的歲月中,正確地陪伴病患,我則是把它寫成了衛教手冊,書名是:你可以更認識癌症病人(末期病人)以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