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年7月1日,在吃員工餐之前,老闆娘N君照往例帶領大家唸兩次「愛的提醒765(每個人都會出錯,出了錯請提醒,不要用盯的)」,接下來她表示,前一晚客人集中在某個時段擁入,隨後發生兩件事,讓她覺得外場同仁的工作還有改善的空間。
首先是有位客人不知何故,表示還沒上的菜不要了……,外場同仁聞言,正準備照著去做,這時候N君察看該顧客的點菜單,發現還有好幾道沒上,於是她猜想該顧客應該不是因為菜點太多、大家都吃飽了,因此不想要還未上的菜…,而是用另一種迂迴的方式(拐彎抹角)想要催菜,於是她自己進到廚房去,發現菜已經炒好了,於是立刻端給該顧客,當下就解決了顧客的抱怨。N君提醒外場兩位同仁,以後遇到類似情況,可以比照辦理。
其次是顧客用完餐,同時空出兩大桌,外場兩位同仁同時、一起清理顧客用餐後杯盤狼藉的桌子,無暇去出菜口把廚師煮好的菜給端出來,導致內場擁擠…,同時也讓現場用餐的顧客晚一點吃到菜…,所以以後遇到類似情形,應該要一個人清理桌面,另一個人持續端菜……。
當N君在說話時,我一面察看外場兩位同仁的表情,不僅是嚴肅、緊繃的,也沒有絲毫明白或認同的神情。
聽完老闆娘N君的一番話,雖然邏輯上沒有不對,但我心裡總覺得怪怪的,後來我仔細一想,心裡突然有個靈感,那就是本文的標題「沒有紅綠燈」!
我的意思是,如果某個路口沒有設紅綠燈,那麼交通警察就不能說某甲「闖紅燈」,他可以指控肇事的某甲超速、未注意前方狀況……,但就是不能說某甲「闖紅燈」。
同理可推,餐廳原先的工作規範中,並沒有明白規定外場兩位同仁在餐廳非常忙碌時,該如何分工,因此兩位同仁習慣上是一起清理顧客用完餐後的桌面,目的是趕快把桌子清出來,好接待下一組客人……,既然如此,當老闆娘有點怪罪外場兩位同仁一起清理顧客用餐後的桌子,卻沒有人把內場已經炒好的菜給端出來……,我心裡就覺得怪怪的;
此外,本餐廳的點菜算是「以客為尊」,外場同仁經常要把顧客的特殊需求(少油、少鹽、加辣、不辣、小辣、炒軟一點、青椒換成洋蔥……)傳達給內場的廚師,因此她們對於顧客的吩咐,習慣上會照著去做。如果老闆娘突然要求她們在忙碌時刻,不要照著顧客的吩咐去做,而是要讀出顧客心裡的需求(弦外知音),那恐怕是強人所難。
我之所以會特別注意到老闆娘N君對員工說話的內容,原因是那樣的訓示讓我聯想到聖經中「律法」的功用。羅馬書4:15說:【因為律法是惹動忿怒的;哪裏沒有律法,那裏就沒有過犯。】
羅馬書5:13也說:【沒有律法之先,罪已經在世上;但沒有律法,罪也不算罪。】這樣的教導,是合乎邏輯的,就等同於前面提過的,在沒有設紅綠燈的路口,交通警察沒有任何立場來判定某人「闖紅燈」!
弄清楚上述觀念之後,我私底下找了時間,跟老闆娘N君說明我的看法。我表示,餐廳員工的作業模式不是不能更動,不過在更動之前,管理者不應該隨意怪罪員工,因為員工當時都很認真工作,並沒有偷懶。
如果要更動,那麼就應該公開說明,並且要把SOP都講清楚,例如顧客離開、空出桌子後,如果不要兩位同仁一起清理,那就要明白規定誰清桌子、誰去端菜,如果暫時沒菜了,那麼負責端菜的員工是要回頭幫忙清桌子,還是要留在出菜口等待廚師隨時會出菜……;如果這些SOP沒有訂清楚,那麼兩位同仁之間必定會有心結、起糾紛,我相信那並不是老闆娘希望見到的。
聽完我的說明,老闆娘N君弄清楚了,她表示如果貿然更動模式,可能會讓收拾桌子的時間拉長,於是杯盤狼藉的景象會持續更久,反而造成負面影響;其實真正的原因是尖峰時間外場人力不足,所以解決之道是找家人來幫忙或是聘工讀生,而不是她原先以為的更動外場同仁多年來的作業模式,像是拆東牆補西牆。
聽完N君的回應,我稱讚她是一位肯聆聽、願意用心思考的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