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勞被搶走!?

分享這篇文章:

109年8月中旬在快樂門診中,某位協談過多次、在職場上工作非常認真的案主B君帶著隱忍的怒氣對我表示,前幾天他去參加某專門職業人員年度進修大會,報到後拿到大會資料手冊,隨手翻閱後發現其中有一個專題的名稱非常熟悉,原來是B君任職的單位所提出的,不過發表人的名字只列了兩位,其一是某位新進同事,其二就是單位的主管。

B君很生氣,因為整個專題的點子是他發想出來的,而且執行過程中遇到難處、人力不足、添購設備也都是他去協調的……,他付出了那麼多,為何他的名字沒有被列在發表人上面呢?

對於B君的情緒(隱忍的怒氣),我先進行「溝通四步驟」的前兩步(傾聽、了解、同理、接納),我明白地說出他應該是覺得「沒受到尊重、功勞被搶走、接下來是生氣、憤怒……」,而B君同意我的描述,於是我知道他已經被我「同理」了,接下來我發現他的情緒已經不再那麼高亢了。

 

他詢問我:「我想要去問那一位新進同事,為何沒有將他的名字掛在上面?」、「我可以去問對方嗎?」

我表示「當然可以」,不過說話的語氣應該是用「詢問」、而非「指責」,因為B君並不知道整件事的來龍去脈,「如何掛名」是該同事決定的、還是長官決定的…,B君同意我的建議。

 

協談至此,我察覺B君的情緒更平穩了,於是我跟他分享雅各書 1:19的教導:【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我一邊認真地看著B君帶來的大會資料冊內該專題的內容,發現裡面有提到「產品的製作」,

於是我問B君:「是你親自做的嗎?」他回答:「是其他人製作的,不過點子是我想出來的…」;

裡面有提到「產品的銷售」,我再問B君:「是你親自銷售的嗎?」他回答:「是其他員工銷售的,我負責調度人力…」;

我三問B君:「專題的名稱相當有趣,是你自己想出來的嗎?」他回答:「是某一次開會時,大家腦力激盪的結果;不過,許多細節是我做的…」

 

談到這裡,我聯想到聖經在哥林多前書12:12-26的教導,標題是「一個身體有許多肢體」:【身子是一個,卻有許多肢體;而且肢體雖多,仍是一個身子;……設若腳說:「我不是手,所以不屬乎身子…」它不能因此就不屬乎身子。設若耳說:「我不是眼,所以不屬乎身子…」它也不能因此就不屬乎身子。

若全身是眼,從哪裏聽聲呢?若全身是耳,從哪裏聞味呢?

但如今,上帝隨自己的意思把肢體俱各安排在身上了。

眼不能對手說:「我用不著你。」頭也不能對腳說:「我用不著你。」

總要肢體彼此相顧,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若一個肢體得榮耀,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快樂。】

 

我藉著上述經文跟B君分享「團隊合作」的觀念,當然我很認同,每一位對專題有貢獻的人,名字都能夠被列上去,不過就我所知,只有電影的「片尾」會鉅細靡遺地將每個參與的人名列上去(包括路人甲、路人乙…)……

談到這裡,我發現B君的情緒又更平穩了。

 

我繼續問:「專題的結尾處有附上參考書目或文獻嗎?」

B君回:「不過是個專題,沒有像發表文獻那樣需要寫到參考書目或文獻…」

我說:「所以它不需要太嚴謹…」,B君點頭表示同意。

 

協談最後,我告訴B君:「經過上述的思考、分析(等同於【快快的聽】),我覺得你的功能像是人體的大腦和神經系統,雖然很重要,不過還是必須跟雙手、雙腳……彼此合作,才能完成一件事!」B君點頭表示認同。

 

談到這裡,我發現B君的情緒更加緩和了……,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當情緒(心情)緩和後,一個人的「理性」(理智)就會抬頭、才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於是我鼓勵B君,還是可以去詢問該同事整件事的來龍去脈,依循的原則是雅各書 5:12的教導:【你們說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

B君仍然可以表明「看到該專題沒有掛上自己的名字、自己的付出沒被看見,覺得不被尊重…,於是想請該位新進同事說明發表專題的經過…」;

簡單來說,我建議B君是「詢問對方」而非「指責對方」;至於對方會如何答覆,B君不必預設立場……

 

最後,B君感謝我的協談,幫助他沒有在盛怒之下做出指責同事的言行……,我則是為他禱告,祈求天父上帝特別紀念他認真的工作態度,以及不為人知的辛勞與付出……

 

離開診間前,我問:「如果你原先走進『快樂門診』時的情緒強度是100,現在是多少?」他想了一下,很認真地說:「剩20!」

 

我聽了很高興,心裡的OS是:「我按照聖經教導所想出的『溝通四步驟圖示』,果然是有效的!」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