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年6月中旬在「快樂門診」中,案主W君手上拿著兩封圖案可愛的信件,一封是她當天要從小學畢業的兒子M君寫給四年級時導師的信,另一封則是該導師回覆給M君的信。我覺得很好奇,因此請W君說明事件的始末。她表示,前一週考試成績揭曉,兒子的分數有達到父親對他的要求,於是兒子得以拿回原先被父親沒收的手機,原因是M君先前花許多時間玩遊戲,導致功課退步,於是父親一怒之下便沒收她的手機,並訂出未來可以發回手機的分數標準。
不難想像,M君考試過了、即將畢業,加上很久沒有玩遊戲,於是他很認真地再度玩起遊戲。就在那幾天,M君六年級的導師要求班上每位畢業生都要寫一張卡片給每一年級的導師,目的是表達感謝……;W君知道自己的兒子拖了幾天才寫成,不過她萬萬沒想到兒子竟然對四年級的導師A君寫道:「有一次,早上我在教室裡吃早餐,你把我叫到教室外面臭罵我一頓,你是覺得我的早餐味道太香嗎?我永遠都不會忘記…」
可想而知,案主W君就被兒子現任的導師B君找去學校表達「關切」了。過程中,B君把一封A君所回給兒子的信拿給她看,內容的第一句就氣沖沖地表明「看完後,不必再回覆」,接下來的內容則是陳述當年M君的作業經常遲交、聯絡簿忘了帶、上課時常跟同學聊天、學校不希望同學早上七點多來到學校後才吃早餐免得影響其他同學自習時的情緒……;老師是出於一片愛心,才會出言指責、管教M君……,結果竟然收到兒子嗆聲、挑釁的畢業卡片,心情非常差……
結果可想而知,W君是在極度尷尬、進退維谷的情況下離開學校。她一方面必須很「Social」地給現任導師一個交代,自然會講些孩子不是很懂事,辜負了老師的一片用心…等等肯定、稱讚老師的話。
不過,她也不想責備兒子,因為兒子確實是很「誠實地」表達心裡的感受,等同於聖經裡的【不是、就說不是……】,身為基督徒的W君當然不能直接指責兒子!
我依據雅各書 1:19的教導:【快快的聽,慢慢的說……】,好奇地詢問W君,才發現「帶早餐去學校吃」這件事,並非兒子M君個人的決定,而是每天早上兒子是由先生負責送去上學,先生習慣是開車出門、在路上買早餐、送兒子到校、先生去上班…,所以兒子勢必得在教室裡吃早餐。
既然長久下來都是如此,因此當老師責怪兒子「帶早餐去學校吃…」,兒子當然非常不服氣,因此記恨了兩年!
離開學校後,W君問兒子:「媽媽這樣處理,你覺得如何?」兒子只回了一聲:「喔。」
我表示,去年同一時刻,我看過一模一樣的例子。當時的我還在某餐廳擔任高年級實習生,有位同事的兒子C君從國中畢業了。畢業前幾天,導師(是位媽媽級的老師)吩咐全班同學一一地跟她擁抱、道別…,沒想到C君拒絕,於是家長就被約談了。
度過了同樣的尷尬,兒子的說法是:「老師只會批評他不認真、沒有參加學校的晚自習、成績比不上同學、會拖累全班會考成績……,我很生氣,為何要當著全班的面跟她擁抱,好噁心!」
老師的說法是:「雖然C君成績已經很不錯,不過老師不希望他考前鬆懈、出現驕傲,因此反而出言貶損他、想要用激將法讓他更努力……」
得知事情的來龍去脈,我心裡的感想是「學生跟老師反目成仇」其實是「剛好而已」,因為老師使用「拐彎抹角、聲東擊西、話只說一半…」等方式跟青少年溝通,會引起誤會是「必然的結果」。我還想起多次聽過,國中畢業典禮當天,訓導主任或訓育組長都會藉故缺席,否則很可能會被畢業生蓋布袋痛毆一頓!
我告訴W君,如何在畢業典禮前,讓文章標題「令人遺憾的師生關係」不再發生呢?最 simple and effective 的作法就是運用聖經雅各書 5:12的教導:【你們說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
如果每一位當事人(老師、同學)願意來到我面前,我會提醒老師,如果管教學生的動機(用心)是「愛」(護)學生,那麼就應該在每次管教前、後都清楚地說出來(等同於【是、就說是】),學生才不容易誤會老師是「看我不順眼、故意找我麻煩……」;
我會提醒學生,雖然老師有許多言行傷害了學生,不過老師肯定也有做對許多「是」(例如努力教學、批改作業、勤寫聯絡簿、花時間跟家長溝通……),因此說話的正確順序是「是在前、不是在後」,先講出老師許多的【是】,接下來提到老師的【不是】……,
如果談話結束前再加上一點「愛心」,例如「無論如何,都謝謝老師過去一年來的付出,謝謝你!」這就符合聖經以弗所4:15的教導:【我們要以”愛心”說誠實話……】,結果就是師生關係維持良好,而非撕破臉,大家未來見面都很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