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可以更好

分享這篇文章:

106年5月初某個星期六早上,不到十點就有一位六、七十歲的媽媽來點菜,說是要隔天中午要來外帶,因為女兒女婿要回家。過了一會兒,幫老媽媽點完菜的小老闆N君跟我說:「剛剛這位顧客是我們的老客人,她常常來餐廳外帶菜餚,要讓回家做客的女兒、女婿、孫子們吃。以前她來的時候,常常會抱怨東抱怨西,說什麼小孩都不懂事,回家吃飯還要嫌她煮的難吃……。我聽了,常常不知道該如何回應!

剛才,她還說孩子們不僅會嫌她自己做的菜不好吃,還會嫌她來外帶的菜色常常吃、吃膩了……唉!

不過剛剛我突然想道了,她應該是內心中想要被“肯定、稱讚”,才會講出那些表面上好像是抱怨的話,於是我跟她說,她那樣做,女兒女婿有一天一定會感謝她的,而且因為她的付出,孫子們會變得喜歡回老家,喜歡跟阿公阿嬤親近,這也應該是會讓她覺得高興的事,畢竟她還是很疼孩子跟孫子,還是很願意多付出,讓他們吃得很愉快。聽完我的一番話,她的臉上露出微笑,原先的抱怨神情都不見了!」

我很仔細地聽了N君的說明,於是我說:「妳的回應很不錯,我給妳打95分。」

事後,我仔細地想,為什麼我沒有給N君打100分呢?以下是我的說明。

聖經在雅各書 1:19教導說:【你們各人要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依據此一教導,N君沒有只聽到對方那些看似抱怨的話,因而立刻就認定她是個難相處的老媽媽,而是能夠認真地、仔細地聽出對方的弦外之音,發現她隱藏在那一堆抱怨話語的背後(unspoken language),很可能是她自己的諸多付出,需要被看見、被肯定、被稱讚,於是N君在簡短的談話中,把她的需求給明白地說出來,這樣的過程就像是圖中的傾聽(了解),同理(接納)……,這樣的過程自然是讓老媽媽覺得受到安慰,因而露出笑容。在這個部分,N君的回應方式,確實是符合【快快的聽】,所以我給她打95分。

【快快的聽】下一個動作是【慢慢的說】,到底該說些什麼呢(就是圖中的引導(指引))?除了適時地給予肯定、讚美之外,還可以教導她如何跟兒女們”溝通”!華人很重視吃飯,這一點本質上沒有錯,不過我個人覺得大家常常會把”吃飯”的重點,幾乎都放在”食物的好吃與否”上面,而忽略了”一起吃飯是一次重要的人際溝通機會”,是非常可惜的。

讓我們回來分析那位老媽媽的抱怨,場景是女兒女婿隔天(母親節的前一個週日)要帶著孫子們回老家來。網友們試想,她們回老家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想要吃一頓大餐嗎?大概不是,大概是要提前過母親節;老媽媽提前一天到餐廳點菜,只是想要讓孩子、孫子吃得很澎湃,而沒有其他用意嗎?當然不是,老媽媽應該是想要藉著吃好料的,來向子女們表達她對她們的愛心!聰明的網友已經看出來了,原來一起吃飯不過是個方法,其實目的是長輩和晚輩之間”愛”的溝通!

當老媽媽原先委屈、抱怨的心情受到傾聽(了解),同理(接納)之後,她的情緒張力會變得和緩,於是她的”理性”會恢復,這時候她會變得比較容易聽進別人的建議。如果她正好遇見我,我會依據雅各書 5:12的教導:【你們說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以及它所衍生出來的”實話實說、就事論事” 的法則(花了時間和金錢去準備一桌菜是一件事,應該說出來)(為何要花時間和金錢去準備飯食是媽媽的愛心,是第二件事,應該說出來)(老媽媽對於孩子、孫子回老家來探望她覺得很高興、很安慰,是第三件事,也應該說出來)……,於是我會建議老媽媽在跟兒孫們一起吃飯時,公開地說:「妳們大家提前回來為我過今年的母親節,我很高興,所以我提前一天到餐廳去預定了一些菜,希望大家吃得很高興,這也是我很愛妳們的表現喔」(上圖中的第三步)!如果老媽媽願意照著去做,那麼她就是走到上圖中的第四步(成長(改變))。

網友們要不要猜一下,當女兒、女婿和孫子們聽完老媽媽的一番話,她們會如何回應呢?我想最可能的是:「謝謝媽媽的愛心,媽媽您辛苦了,想起以前小時候……;今天我們全家大小一起回來探望你,也代表我們很愛你喔!」當老媽媽聽完子女們的回應,她一定是更高興,因為她收到了她們的感念和愛心……。這樣的吃飯過程,不僅是讓老媽媽和女兒、女婿之間,有著美好的溝通,更重要的是在下一代孫子們的心中留下了一個深刻、溫暖、愉快的記憶,接下來當孫子們長大之後,很可能也會照著去做,那不是太棒了嗎!

上述的吃飯過程,如果比起所有人都在評論哪一道菜好吃、哪一道菜常吃、哪一道菜難吃……,絕對是有很大的差別,不是嗎?

本文的結論是,一起吃飯很重要,不過除了吃些什麼,更重要的是吃飯是人際溝通的重要時機。今年的母親節已經過了,不過上述聖經的原則,並不侷限於母親節喔,請網友們把握每一次的親人聚餐!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