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個人則是持不同的看法,於是我說:「我先問大家一個問題,『愛』的相反詞是什麼?」有人說是『恨』,有人說是『不愛』,有人說是『疲累』……。
我說:「『愛』的相反詞絕對不是『恨』,因為愛、恨都是一種強烈的情緒,都表示你和對方在情感上有著強烈的牽絆、糾葛。
其實『愛』的相反詞是『漠視、無動於衷、冷漠、視而不見、忽視……』。
D小姐的父親雖然在口頭上希望她早一點死,但事實上,他每天都會到醫院來陪伴她,每天都會為她準備早餐。
看到她床鋪被尿液弄濕了,他一定會按呼叫鈴要護士清理(雖然他從未動手協助過護理人員!)
有事要提前離開病房時,他也一定會交代當班的護理人員要『替他看著女兒』。
根據這麼多客觀上的事實,D爸爸絕對沒有『漠視、無動於衷、冷漠、視而不見、忽視……』他女兒,也就是說他和女兒之間仍然有著強烈的情感牽絆。
但為什麼他所表達出來的方式卻讓醫護人員難以接受呢?甚至會認為「天下怎麼會有這樣的父親呢?竟然咒詛自己的女兒早一點死掉!」
我個人認為這樣的行為是有答案的,因為他沒有正確、真實地表達內心的感受。
大家只要用同理心稍微想一下,就可以猜出D爸爸的感受,大概不外乎是『女兒得了這麼嚴重的癌症,連醫生也說治不好,我不知道該如何面對?
看著她受苦,三番兩次被送到開刀房接受腎臟引流管的插入,傷口很痛,我看得很不忍心,但又不知道該怎麼辦?
她現在是保外就醫,萬一病好一點,還得面對未來的刑期,真是令人茫然!』……。
也就是說他心中真正的感受、情緒是『我覺得徬徨、無助,不知道該如何面對未來?沒有人可以幫助我!』但他卻用了錯誤、不真實的表達方式,於是令大家非常反感!
如果場景可以從來一次,D爸爸跟醫護人員說:『我覺得徬徨、無助,不知道該如何面對未來,你們可以幫助我嗎?』那麼我想大家一定樂於幫助他,不是嗎?
我再舉個例子,有一位中年男性A先生罹患口腔癌,他太太陪他到某個醫學中心就醫。某位口腔外科的權威看過以後,跟他們說:「好,我安排你明天住院,然後儘快開刀!」就在這時候,A 太太跟這位大醫生說:「醫生,開刀有沒有危險呀!」大醫生一聽,心裡想:「我好心要為你丈夫開刀,你竟然來質疑我的醫術、不信任我!有多少人排隊等著我為他們開刀,你知道嗎?」於是大醫生說:「既然你擔心開刀有風險,那就不要開了,你們就去做放射治療好了。」……
在接受放射治療期間,A太太從其他病友口中得知原來這位大醫生是國內口腔外科的權威,刀開得很好,救人無數!於是她開始後悔,當初為什麼沒有讓大醫生為他先生做根治性的手術。
如果我們仔細思考,當初A太太的心理語言真的是要去質疑醫生開刀的能力嗎?我想一定不是,她心中真正的感受應該是覺得『徬徨、無助,不知未來會如何,因為夫妻兩人從未遇到過這麼大的問題!』
如果可以再來一次,A太太正確、誠實地說:『醫生,我們夫妻從未遇到過癌症這樣的事,實在是晴天霹靂,我們覺得徬徨、無助、害怕,不知未來會如何,對開刀或是其他治療方式完全是一無所知,你可以幫助我們、為我們多做一點說明、讓我們少一點擔心嗎?』我猜想結果應該會不一樣,雖然我不是那位大醫生,但我以一位醫者的角度來想,願意去幫助一位病家、弱者的意願應該是相當強烈的。」
從這兩個實例中,我不禁仔細地想,為什麼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會這麼困難,為什麼人們『心裡想的』和『說出來的』竟然相差十萬八千里?明明是「徬徨、無助、害怕……」,但說出來卻是「咒詛」、「抱怨」、「質疑」……?聖經在馬太福音五章有記載耶穌對門徒的教導【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
我原先以為這段聖經只是在教導人們不要說謊,但如今看起來,裡面還蘊含著更深的含意,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能遵照此原則,很真實地、正確地表達心中的感受,那麼對方才能準確地catch到真正的訊息,而做出適當的回應。
隔幾天在查房時,我問了一位臨床助理「如果有一天你老公跟你說好了七點要回家和你共進晚餐,結果卻拖到九點才回來。請問見了面你的第一句話會怎麼說?」她說:「大概會是『你在搞什麼,現在幾點你知道嗎?』、『你死到哪裡去了,連通電話也沒有!』、『熱騰騰的飯菜都涼了,你知道嗎?』……。」
我說:「其實這些話並不是你心中真正的感受,真正的感受應該是『七點都過了,人沒回來、電話也沒有,不知道是不是發生了什麼不好的事,我好擔心』,接下來才可能是『人沒回來、電話也沒有,他會不會是和另一個女人約會吃飯,他一定是不重視我、不愛我了!』……。所以正確的表達方式應該是說出你的擔心、擔心老公出了事、你覺得被忽略因而心情不好……,這樣一來,你老公才會接收到正確的訊息,才有可能做出正確的回應。否則當他聽到「你在搞什麼……你死到哪裡去了……」時,心裡的第一個感受就是被質疑、被指責,所採取的第一個動作必然是防衛、辯駁,所隨之產生的情緒必定是不滿、生氣、憤怒,他可能會想:「我被老闆數落了一頓,又被攔下來做事也就認了,回到家還要被老婆誤解,真是倒楣……。」日積月累下來,雙方的不滿越積越多,想要不離婚也很難!」
看過了上面這幾件事,讓我連想到一個非常荒謬的場景,那就是一個人寫了一封信,要寄給一位住在新竹市的朋友,可是他卻在信封上寫了一個位於美國的地址,兩地相隔十萬八千里,可是他卻滿心希望對方能夠在三天後,正確地回應他所寫出的信!也就是說,當人們沒有實話實說,沒有正確、真實地表達出內心的感受,但卻希望對方能適時、正確地做出回應。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不是嗎?原來大多數人都是用此種不合理、荒謬的方式試圖來和別人溝通,難怪人與人之間的衝突有增無減。解決之道無它,只要回歸聖經中的教導【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學習實話實說地表達心中的感受,不要拐彎抹角,如此才能進行有效的溝通!
寫到這裡,聰明的網友可能會問,我可以要求我自己儘量” 實話實說”,可是當別人沒有實話實說的時候,我又該怎麼辦呢?
這真是一個好問題,因為每個人都有自由意志,我們可以要求自己,卻無法強迫別人也照著做,不過我相信人是上帝創造的,而聖經就是人類一切問題的說明書,所以針對這個問題,最適當的解決方式就是運用聖經雅各書 1:19的教導:【我親愛的弟兄們,你們各人要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也就是說,當我們願意運用同理心,仔細地、認真地去聽別人說話時,那麼就算對方只隱約透露出一點點的訊息,就像是冰山上面那一角,我們還是可以猜出冰山的主體為何,就像是上面我們能夠明白D爸爸的 unspoken language!
(未完待續……)
如果有網友想要多知道有關「照顧者的壓力」,請進入我個人的網站,在任何一篇文章的結尾處,都有「搜尋」功能,你可以鍵入「認識照顧者的壓力」,就可以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