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身經歷

分享這篇文章:

109年3月下旬在快樂門診中,某位協談過多次的案主M君表示,前幾天發生一件事,有位同事請休假,M君答應充當職務代理人。當天,M君突然想起來,她一個月前就預約了要去某診所看病拿慢性病用藥。她心想,她跟該診所很熟,等到快輪到她的時候,她再快去快回!沒想到就在M君離開工作崗位後幾分鐘,她的主管打電話去單位找不到她,於是打手機找她,問她為何不在單位裡面?

 

M君原本想要隨便找個理由搪塞過去,不過她想起前一次協談時,她提到單位裡發生某件異常事件,負責督導該項業務的她講了許多理由,不過主管卻不斷地追問:「事情怎麼可能是這樣?你怎麼可能不知道…」,另外又說了許多數落她的話……

聽過M君的陳述,我表示,她的說話內容讓我感到是在「避重就輕」,其實就是聖經裡的【若再多說,就是出自那惡者!】完整的經文是在雅各書 5:12:【你們說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這樣,你們就不至於受上帝的審判(免得你們落在審判之下)。(或譯: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此處的【惡者】就是指「推卸責任」,【落在審判之下】則是指主管不斷地追問、究責、數落…,還不需要上帝親自出面、動手審判!

 

接下來,我帶領M君再次查考創世紀,亞當、夏娃在犯了錯、被上帝質問時,

亞當的反應是在創世紀3:12:【你所賜給我、與我同居的女人,她把那樹上的果子給我,我就吃了。】夏娃的反應是在3:13:【那蛇引誘我,我就吃了。】

也就是說,兩人都違反【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而是講很多話、找理由、推卸責任,甚至是將責任推到上帝頭上(PS:這招很厲害吧)!

我告訴M君,人性就是如此。為了幫助M君更明白,我假設M君的兒子在學校因為考試作弊被記過一事為例,她會希望兒子該有什麼態度呢?是希望兒子承認過犯,還是不斷找理由呢?講到寶貝兒子,M君立刻看懂了,於是我稱讚她能夠「舉一反三」。

 

我額外教導M君,如果跟別人進行溝通後,自己不確定是否有按照【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此時可以反過來,從對方的回應內容來做判斷,如果對方講了幾句就結束,那麼案主的言行應該是符合聖經;相反地,如果對方講很多話、窮追不捨…,那麼可以間接推論,M君自己就是犯了【若在多說,就是出自那惡者!】

我隨手再舉了個例子,協談桌上的殺菌劑(我太太幫我準備的)從背面來看,因為字很小、看不清楚內容…,不過如果轉個半圈、從正面來看,就很容易看到大大的商品名稱。

………………

有了以上的基礎,因此事發當天,當主管打手機找案主,問她為何不在單位裡面時,案主決定按照【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把整件事完整地講了一遍、承認她當時確實離開單位去辦自己的事……

 

話說完之後,M君原本以為主管一定會發怒、究責、數落她…,沒想到主管竟然語氣溫和地表示「如果有事必須離開單位,應該對其他人交代好行蹤」,接下來主管就跟M君說明急著找她是因為要討論某件事……

聽到這裡,我拍拍手表示對M君的肯定稱讚,M君則是很驚訝地表示,事情的演變竟然跟聖經教導一模一樣!

於是我再次強調,我相信人是上帝創造的,而聖經就是人類一切問題最simple and effective的說明書。

 

另外,我告訴M君,既然她已經做到了A,還可以往A+ 前進。她可以把整件事(特別是自己心裡的轉折…,對兒子、先生或其他同事分享),於是快樂就會加增,而這就是基督徒所謂的傳福音。

 

我還教導M君,在跟兒子分享時,中間還可以賣個關子,問問兒子「你猜媽媽當時會怎麼做?」這可以反推M君過去的言行在兒子心目中是什麼樣子,是美好典範還是不良示範?聽到這裡,M君覺得「這太有趣了」,她一定會去做!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