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退休了!?(下)

分享這篇文章:

隔了一天,C君傳來:「「報喜不報憂」讀後心得 ->要退休的事一直沒跟媽媽說,自己看見內心的恐懼,因為自信不夠,而選擇了逃避。今天,「報喜不報憂 2.0版」也看完了,下週決定找一天跟媽媽好好的說我要退休的事(短空長多)。以下是被打到頭的反省:

  1. 當老媽媽得到越多正確的資訊,「擔心、操心」的程度就會降低,因為人性就是這樣運作的。越是資訊不透明,人的心理越是會想東想西,因此「擔心、操心」的程度反而會更加重!
  2. 「實話實說、就事論事」是短空長多,短空指的是因為必須多花些力氣、心思,來面對問題並進行有效的人際溝通;長多指的是因為有著良好的溝通,所以未來雙方的人際關係會更良善,不必過著「諜對諜」的生活!
  3. 拼圖的全貌:親人之間如果只是「報喜不報憂」,那麼雙方對彼此的了解就會出問題。」

 

我:「恭喜你,願意修正並按照聖經教導走出第一步,以下是我對你的勉勵與祝福:

當你在「報喜不報憂」這件事上,願意承認錯誤並依照聖經教導改正時,你的退休人生就開始往「退休後的快樂」進發了,理由是下一次你去看媽媽,就跟他討論此議題,於是你開始可以把過去數十年,你曾經隱瞞過的人生拼圖,一片片地跟她分享,我相信你們就算有三天三夜也聊不完……,有歡笑、有擔心、有不捨、有關心……,於是你們的關係就拉近了,你們可以享受到前所未有的快樂經驗。

以上,就是一個實例,當你願意在神面前認罪並悔改,你就能得到上帝原本就要賜給你的「快樂」!

其次是,你用「打到頭」來形容自己的反省,正符合初次會談時我對你的評論,你確實是「非常認真」的人,未來只要你把每一件事的方向都對準「神」(聖經的教導),你將會日行千里!

另外,我還看到上帝對你特別的帶領,因為「報喜不報憂 2.0版」的故事發生在半年前,就這麼巧,今天刊登,正好幫助你做出更清楚的整理。」

 

C君:「感謝主,也多謝韋醫師的鼓勵。」

我:「下週跟媽媽「實話實說」之後,也歡迎你跟我分享心得與感想」

………………

經過上述對話,我想起初次會談時,我就跟C君分享過我寫的一篇文章,題目是「正確的順序」,裡面提到網路上有一段影片,場景是在某大學課堂上,一位教授要對學生講授“哲學”。他一開始就拿出一個玻璃罐,然後在裡面放滿了高爾夫球,接著問學生:「罐子是不是滿了?」學生們說:「滿了。」

接下來,他拿出一些小石頭,倒入罐子裡,一直到瓶口,他又問學生:「罐子是不是滿了?」學生們說:「滿了。」

接下來,他再拿出一些沙子往罐子裡倒,一直到瓶口,他又問學生:「罐子是不是滿了?」學生們說:「滿了。」

再接下來,他拿出一罐啤酒,慢慢地倒入罐子裡……。

學生們的目光被這位教授的舉動吸引住了,接下來教授說:「剛剛的過程就像是人生,雖然一個人的生命有限,力量也有限,但如果用對方法,就可以做出許多偉大的事。

什麼是對的方法呢?就如同我剛剛的示範,你必須用正確的順序來建構人生,先區分出那些事物是最重要的,那些是次要的,那些是更次要的,那些是可以用零碎的時間去做的。

如果按照上述的順序,那麼人生就會是圓滿的。相反的,如果順序錯了,那麼許多高爾夫球(最重要的事)會擺不進罐子裡,那麼人生就會有許多缺憾!」

…………

上述影片讓我聯想到,以前還在醫院工作時,我常常將類似的觀念提醒住院醫師和護理師,不過我用的比喻更簡單,我告訴他們,處理病人的許多問題時,例如有A、B、C三個問題,千萬不要把它們橫向排列(想要同時處理三者),而是要縱向排列(按照重要性,由上往下排列);後者的好處是可以提醒自己,必須先把所有的精力用來處理A問題,等A解決了,再來處理B,最後行有餘力再來處理C……

不過大家應該沒有想過一件事,那就是在一輩子的生活中,「誰來告訴我們各種事物的「順序」(重要性)呢」?

工作、賺錢、家庭、婚姻、父母、小孩、老闆、吃東西、買東西、跟朋友聯絡感情、到處遊玩、騎重機、開跑車、看電影、打電動、上學、考試、在路上遇到需要幫忙的人……,這麼多人、事、物,我們該如何區分其「順序」(重要性)呢?

 

我相信人是上帝創造的,而聖經就是人類一切問題的說明書,所以針對這個問題,上帝告訴祂的百姓,誡命(生活法則)是有「順序」(輕重)的,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愛”天父上帝。這樣的說法聽起來好抽象,上帝雖然是無所不在,不過祂看不見,我們要如何去“愛”祂呢?答案是在約翰福音14:21:【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這人就是愛我的;愛我的必蒙我父愛他,我也要愛他,並且要向他顯現。」】原來,遵行上帝的命令、按著祂的法則行事為人,就是“愛祂”!

 

明白上述的邏輯,可以幫助我們去釐清生命中各樣人、事、物的重要性和優先順序,於是我們面對的A、B、C就不會是令人困惑、容易混淆的”橫向排列”,而是由上到下的”縱向排列”(如附圖),我們只要照著天父上帝透過聖經的教導來安排順序,先處理A,再處理B,然後處理C……,如此一來,我們的人生就會像是前述那一位教授哲學的老師,示範給學生看「如何正確地填滿罐子」的比喻,是個豐盛的人生!

………………

我發現,C君面對的退休生活確實有許多難題(等同於A、B、C…),該從何處著手呢???答案是從「A」開始,也就是用上帝的眼光、聖經的教導來重新檢視每個問題……,當C君願意承認原先跟媽媽之間「報喜不報憂」的溝通模式是違反聖經的,而他願意重新按照雅各書 5:12的教導【你們說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而行,他真的就可以開始享受「退休後的快樂」;也就是說,天父上帝當初創造人的心意(希望每個人都過得快樂),確實是可以實現的……,我真是太高興了!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