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扭曲的人性(男人篇)(一)(悲慘的事件)

分享這篇文章:

106年4月份某一天,我的妻子倩婷跟某位女性網友有些不愉快,於是在臉書上面PO文說:任何人在被我封鎖之前,我一定是真心以待,如果是聽不得真話也不想說真話,或是認為我與其他人一樣在說假話,那麼我只能說慢走不送。

K君:怎會有假話呢?妳有很多訊息都非常忠肯實際,而且有很多是引人好好醒思的,說真話是愛的表現,這樣很棒啊

倩婷:有些話講很多次對方還是不相信,讓我覺得很累

H君:大姊是真實的人,不難相處啊

倩婷:我跟女生比較處不來

H君:很多女性都是假貨,不管是身體,還是內心

F君:我其實也很真實,但是不討喜。另外一點,跟女生也比較處不來,您跟我是一樣的!擊掌!

同一天有一則媒體報導,標題是「父攜腦麻女輕生雙亡」【王勇超、林錫淵、吳慧芬╱高雄報導】一名陳姓失業父親疑因負債百萬,帶腦性麻痺女兒在汽車內引廢氣自殺,警方昨早獲報趕抵現場,發現父女已雙亡。家屬趕來認屍,當場崩潰大哭。警方指出,陳男未留遺書,陳妻對警方表示,陳男生前曾把房子拿去借貸四百萬元,其中一百五十萬元給她,當女兒的生活及醫療基金,剩下兩百五十萬元則作生活費,不過陳男在彩色輸出公司上班,收入微薄,她平時照顧女兒,偶爾打零工,每月須還兩萬多元,兩百五十萬元花光後,陳男又陸續積欠一百萬元債務。陳男最近一個月失業,難忍經濟壓力,要陳妻拿一百萬元出來還債,但她考量女兒未來的需要因而拒絕。陳男多次說要尋短,甚至說這關過不去,如果要走,就帶女兒一起走,讓大家比較好過一點,不料真的做出傻事。

以上兩件看似不相關的事,卻引起了我的高度興趣,請容我先對文章下標題:「被扭曲的人性」,再來寫內容。

先來談談我多年以來所注意到的社會現象,也是我親身經歷過的,那就是華人社會對男性(人)形象的期待(要求)。我先舉個例子,一個大男人在公共場所流淚哭泣,社會大眾會如何看待他呢?我想大多數應該是負面的評價,例如:不像個男子漢、不勇敢、不夠堅強、太情緒化、不夠理性……,因為我們社會期待一個男人是堅強的、勇敢的、理性的、有淚不輕彈的……,再進一步就是咬牙硬撐、不向人求助、打落牙齒和血吞、……。在這樣的社會集體意識下,一個男人從小男孩開始,就會受到上述標準的要求,例如小男孩走路跌倒了,膝蓋擦破皮,表情痛苦地坐在地上大哭……,這時候他最可能受到的待遇是,身旁的人用嚴厲的語氣對他說:「哭什麼哭,你是男生耶……」、「羞羞臉,哭得像個女生似的……」、「不要再哭了,自己站起來,像個男人!」這樣的場景只要經過幾次,上述社會的標準就會漸漸地被男孩內化成自己行事為人的法則,於是他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地要求自己必須堅強、勇敢、理性、有淚不輕彈……,再加上環境的影響和強化(媒體上好萊塢硬漢酷酷的樣子、戲劇裡男主角強忍悲傷的形象、在學校裡言行比較女性化的同學常遭受同學的霸凌、男同學小圈圈裡老大的樣子……),於是原先的標準被強化成咬牙硬撐、不向人求助、打落牙齒和血吞……的內在誓言,而這樣的誓言就主導了一個男人在面對困難時的思維。

這樣的模式日復一日地推演、強化,終於有一天男人遇到了超過他能力所能處理的困境時,他內在的誓言是:「我一定不能哭、我絕對不能承認我不行了、我一定不能跟別人訴苦、我絕對不能向別人求援、我只能自行解決……。」於是他絞盡腦汁後所能想出來的唯一辦法,就是把困境(包括自己,還有無法處理的人)解決掉,於是上述的社會新聞就是必然的結果了。

寫到這裡,我想起了兩個月前一件更悲慘的新聞,標題是:「狠父殺3子自刎 3死」2017年02月06日【綜合報導】北市一名狠父張男,原在電腦公司擔任程式設計員,家境小康,今年初失業,投資股票又失利虧損百萬元,夫妻近期常爭吵,張男懷疑妻子有外遇想離婚,對妻充滿怨恨,日前因勸阻妻子外出未果,未料昨凌晨疑似趁就讀國中、國小的3名孩子熟睡時,持料理刀朝大女兒、二女兒頸部劃了幾刀,然後用棉被悶死兒子,再用同一把刀自刎死亡。

狠父留下遺書4大張,痛罵妻子愛慕虛榮、愛亂花錢,質疑妻子吵著要離婚,是因為有了別的男人,痛罵「賤人,妳要自由我就給妳自由,我帶3個小孩走!」並指稱投資股票慘賠百萬,年前又失業,對人生絕望。因字跡潦草,推測書寫時已情緒失控……。大女兒痛醒後用LINE向舅舅求援獲救,但狠父和弟妹均已死亡。

類似的悲慘事件經由媒體披露後,一定會有專家學者表示:「自殺不能解決問題」、「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遇到人生困境應該勇敢對外求助」、「殺害子女涉犯殺人罪,可判處死刑或無期徒刑」……。大家要不要想一想,這樣的呼籲有效嗎?容我大膽地說,如果我們整個社會對於男人(性)形象的要求不做出徹底的改變,那麼類似的悲慘事件絕對不會消失!

(未完待續……)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