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年6月10日,我在臉書PO出一篇有關「快樂工作坊(認識情緒)」的文章並附上一本兒童繪本「菲力的十七種情緒」封面之後,我看到工作坊的學員C君對另一位學員留言說:「第五次工作坊當天,我們另外討論到,其實有很多感受,是要靠生命經驗來體驗的。韋醫師有提到,像是「我想要被稱讚…」,這種期待被看到的情緒,就是繪本裡沒提到的。
另外,人生裡面有很多「無奈」,這也是繪本沒提到的。繪本不是絕對的,它通常只是個開始,如果家長願意藉著繪本,帶著孩子認識情緒,這樣的動機當然是好的。其次,我們也要知道,有時候,繪本內容也不全都是對的,因為繪本的作者是「人」,而人是不完全的,也是會犯錯的。」
看過上述C君的留言,我覺得非常好,因為內容講出了我的擔心。退休後這幾年,藉著一些演講和工作坊,我開始知道兒童繪本對於年輕媽媽的重要性。除了孩子生理上的照顧,繪本幾乎成為媽媽們所有育兒需求的教科書,包括知識、情感、情緒、娛樂、教育……所有層面。知道這件事,讓我開始擔心,繪本的內容和教導,都是正確的嗎?
舉例來說,有一本常常被媽媽們當作生死教材「獾的禮物」,內容提到當身旁最要好的朋友死去時:「不要為他難過、別難過…」,我則是看出那樣的教導其實是「違反人性」的;
我還看出另一個問題,那就是動物們,包括土撥鼠、青蛙、狐狸、兔媽媽……,對於「獾」由衷的感謝,是在「獾」過世後,大家才講出來。
我則是質問,如果是在「獾」對大家表示,牠的年紀好老、好老,牠知道自己就要死了……,這時候身旁的好朋友就找機會把牠們對牠由衷的感謝,詳詳細細地告訴「獾」,那麼「獾」會不會覺得更溫暖、更高興、更滿足呢?
那樣的表達,會不會是「獾」在獨自面對死亡前,最棒的臨終「禮物」呢?
「獾」在生前,「常常幫助大家」,如果大家在牠生前,把上述的臨終「禮物」送給牠,結局會不會更溫馨呢?
後來我明白了,因為繪本的作者是「人」,他的心裡怎麼想,畫出來的圖、寫出來的文字也會是那樣;
如果作者不明白人性為何,那麼繪本的內容會「違反人性」,就不會令我驚訝了。
「菲力的十七種情緒」裡面提到喜歡、不想做、心情好、生氣、得意、失望、驚奇、嫉妒、好奇、傷心、害羞、無聊、真討厭、愛撒嬌、害怕、幸福、鬆了一口氣……共十七種情緒,它確實沒有提到何謂「無奈」。
我之所以會注意到此一情緒,原因是快樂工作坊第五次上課時,學員H君提到她先生很抗拒去看牙醫……,於是H君打鴨子上架地直接打電話到牙醫診所幫他預約(先撥電話,接通後,然後突然把話筒交給先生…),結果雖然先生有去看了牙醫,不過臉色很難看……。於是我延續當時有關「情緒」的話題,我請H君認真思考先生「不願看牙醫」此一行為背後的原因;剛開始時,她想到的是先生「怕花錢」,接下來想到先生可能是在「逃避問題」……,最後她想到,先生很可能是處在一種「無奈」的情緒中,因為他的牙齒始終看不好!
既然繪本裡沒有寫,那麼大家該如何面對「無奈」的情緒呢?
我先跟大家分享一個真實的故事:
當年我還在醫院工作時,醫務團契裡有一位主治醫師,是B型肝炎的帶原者。他一直認為那是他身上一個很大的缺陷,因為B肝帶原的人,容易罹患肝硬化,甚至是轉變成肝癌,因此他常常覺得「無奈」。
不僅他覺得不舒服,他媽媽心裡也不好過,因為是她在分娩時把病毒透過垂直感染傳到自己的兒子身上,因此她常常自責。
當我得知此事後,我鄭重地跟他說:「你是一位基督徒,應該會認同聖經的教導,哥林多後書5:17說:【若有人在基督裏,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
你既然成了基督徒,就應該用「新的眼光」去看待這件「舊的事」。你應該相信每個人能活多久,並不是自己能夠操縱的,而是天父上帝所定的。既然如此,你是不是就會因為感染肝炎而活的比一般人短,就不是一定的。
如果更深一層思考,上帝容許這樣的疾病臨到你,有沒有可能是特別有用意呢?
比如說,上帝可能為了保護你免於發生跟飲酒有關的不良事件而導致晚節不保,因此特別藉著這樣一個疾病來警戒你遠離酒精?再比如說,上帝有沒有可能因為知道你未來可能因為喝酒發生車禍,造成生命危險,因此特別藉著這樣一個疾病來提醒你遠離酒精?
我還知道,每一個人都是按著上帝的形象和樣式所造成的,聖經在創世記一章說:【……神看著一切所造的都甚好。】上帝在創造天地萬物和人類的過程中,祂自己表示一切都甚好的感想總共出現了六次。神學家告訴我們,如果上帝把同樣的話講兩次,那就是代表祂所要傳達的信息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講了六次,那真是無比重要了!
你認為自己身上罹患某種疾病是一種缺陷,讓你感到「無奈」,可是上帝卻不是這麼想,祂認為你是祂精心創造的、是甚好的、是沒有缺陷的。也就是說,你的缺陷在上帝眼中並非缺陷,而是一種特別的祝福或恩典。」
過了一段時間,這位主治醫師跟我說:『謝謝韋醫師的提醒,我仔細想過了,也跟我媽媽說了,我們終於可以釋懷了!』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