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貼心」,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起因是某位護理師在我的文章下面留言說:「我們總是喜歡『我雖然沒有說出來、但卻希望對方能明白、能體會、能讀懂我的心思』,這就叫『貼心』啊!!!」上述內容引發我的思考,以下就是我的心得:
我先開宗明義地說,某甲沒有說出口的內心需求,被某乙猜出來並且加以滿足,會令某甲快樂、覺得貼心,這是無庸置疑的事。但重點是,在這樣的過程中,某乙快樂嗎?
我曾經說過:「一件事,如果參與的每個人都覺得很快樂,那就是一件好的事、對的事,也是上帝所樂意看到的結果,因為上帝創造人類並將他們安置在伊甸園中,原本就是希望每個人都很快樂。」也就是說,如果上述猜猜看的遊戲中,某乙也覺得很快樂,那就OK。但實際的狀況是,除了戀愛中的男女之外,某乙通常是疲累的、痛苦的。
更重要的是當某乙沒有猜對並加以滿足時,某甲也會不快樂。雙方都不快樂,那麼就需要檢討改善了。
某一天,一位病房的同仁被長官叫去了一下午,努力地想了半天,還是沒猜出長官的心思,我想這位同仁大概不會覺得很愉快。類似的場景比比皆是、中外古今皆然,能揣摩上意的人必然飛黃騰達,猜不到的人只好打入冷宮。這樣的場景大家都很熟悉,就算自己沒經歷過,也可以從電視的古裝劇上看到,沒什麼稀奇,當然也不需要我來研究。
我想研究的是,為什麼某甲不願意「實話實說」而卻喜歡玩「猜猜看」的遊戲呢?
人的一生中,有一個時期的生活形態和某甲是一模一樣的,那就是嬰兒時期。小嬰兒不會說話,有了問題只會用哭的,肚字餓了à哭,大、小便了à哭,想要抱抱à哭……,此時做父母的就必須來揣摩(猜猜看)小嬰兒的心意,看是應該要餵奶、換尿布還是要抱抱。
當時間一天天過去,小嬰兒逐漸長大了,我想沒有一位父母會希望自己的小孩還是只會哭,每天都要揣摩(猜猜看)小孩的心意。如果真是這樣,我想父母一定會抓狂。所以說,常常需要別人來(揣摩)猜猜看自己的心思、需求,就和小嬰兒類似,如果加上形容詞就是「childish」,翻成中文就是「幼稚的、孩子氣的」。
小嬰兒表現出childish並沒有錯,但如果長大了還是凡事要別人揣摩(猜猜看),那就不恰當了。這樣的進程,聖經有很好的教導,希伯來書說:【凡只能吃奶的都不熟練仁義的道理,因為他是嬰孩;惟獨長大成人的才能吃乾糧;他們的心竅習練得通達,就能分辨好歹了。所以,我們應當離開基督道理的開端,竭力進到完全的地步。】
要評論一個人的行為是否恰當,必須配合他的年紀一起看,嬰兒該有嬰兒的行為模式、孩童該有孩童的行為模式、青少年該有青少年的行為模式、成年人該有成年人的行為模式……。最後我奉勸大家(已經成年的人),除非你正在談戀愛,否則如果你常常要別人來揣摩(猜猜看)你的心思意念,那麼你就跟小嬰兒沒什麼兩樣(childish),是會令人抓狂的。
麻煩的是,沒有一個人可以一輩子都在談戀愛(也不會身邊每個人都想和你談戀愛)、都可以享受要別人來揣摩(猜猜看)的貼心特權,所以最好的辦法還是逐漸成熟長大,養成【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實話實說)的習慣,才不會讓周遭的人常常抓狂!!!
做過上述說明後,我對H君表示,她跟先生已經結婚多年、早已不是在「談戀愛」……,所以應該要脫離「childish」(幼稚的、孩子氣的),變得成熟,而實際的作法就是按照雅各書 5:12的教導:【你們說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以及它所衍生出來的”實話實說、就事論事” 的法則……,也就是把自己的需求、清楚地跟先生說明(例如10:30時,打電話給先生表示自己跟女兒都準備好了…),而不是在心裡等待先生的「表現」(期待對方的貼心)!
接下來,如果先生答應立刻回家載她們出門,H君就等待;如果先生表示還在接待客戶,那麼H君可以選擇自行出門,或是繼續等待先生。
聽過以上的說明,H君終於明白,原來她習慣的「等待先生的『表現』(期待對方的貼心)」,其實不僅是「侵犯先生的自由意志」,也是一種「childish」(幼稚的、孩子氣的)的心態,於是她願意改變。
協談最後,我記得H君曾表示她跟先生近來幾乎無法溝通……,我立刻回應:「像是空間中不相交的兩條線嗎?」她說:「對,就是這種感覺!」
於是我勉勵她,如果她願意練習【是、就說是…】(把自己的需求很清楚地對先生表達出來,而非等待先生的「表現」……),就可以讓空間中不相交的兩條線碰觸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