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的共業(名醫徹夜看診)

分享這篇文章:

106年4月份某天在臉書上面,看到妻子轉貼的一則新聞,是跟醫師有關的,於是我好奇地點進去看,標題是「診間裡的桃色糾紛」(作者劉育志):大多數醫師看一個門診約莫三個小時,不過L醫師的門診經常會延續十二個小時以上,從白天看到黑夜已經不稀奇了,曾經還有過幾回從上午看到隔天「日出」的紀錄。雖然令人難以置信,但是依舊有許多患者甘願徹夜守候。

L醫師的作法引來相當兩極化的評價,有人稱讚他是願意犧牲奉獻的好醫師,也有人酸溜溜地說他愛錢不要命。因為不耐久候,寫信投訴的患者多不勝數;在院務會議上,亦有人直白地批評,認為整夜看診太浪費電。  身為同事的我們則覺得L醫師根本是燃燒生命在看診,也勸過他幾回,要保重身體。然而他總是苦笑道:「我都有限掛啊,可是患者、家屬一直來要求加掛……」前些日子,當我們聽說L醫師決定不再徹夜看診時,都非常驚訝。  「身體不舒服嗎?」我有點擔心地問。  「沒啦。」  「怎麼會突然下這個決定?」  「外頭流傳的誤會我都還可以忍受,不過前些日子連續遇上兩起『桃色糾紛』,可就吃不消囉。」

「桃色糾紛!你看診遇上仙人跳?」 「沒有啦,都是我自己闖的禍。」L醫師笑,問:「門診護理師S君你認識嗎?」 「當然認識,她去年剛結婚。」 「前些天,她先生半夜都會來醫院。」 「這麼溫馨啊,要接她下班?」 L醫師搖搖頭,道:「他不相信有人半夜還在看門診,一直疑心S君有外遇,所以親自過來監督,看我們有沒有亂搞。見到門診區燈火通明,他就臉色鐵青坐在外頭……」。「另外一次,凌晨三點多門診結束的時候,外頭下著傾盆大雨,我發現護理師H君被困在停車場,於是就開車送她回家。沒想到,剛抵達H君家門口,她先生就衝出來對我破口大罵……

 

文章的作者是一位醫師,他提出了一些看法。我也曾經是一位有在看門診的醫師,我想要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件事。

我們先從社會大眾的角度來看,大家為什麼要一窩蜂地找名醫看病,答案很簡單,就是想要得到更好、特別的待遇。這裡指的“更好、特別的待遇”就是希望看診更仔細、診斷更正確、治療更有效、病程更縮短……。這樣的心理其實是很普遍的,就像是父母希望孩子考進明星高中、將來進知名大學、畢業後進全台十大企業任職……,是一模一樣的,所以民眾會一窩蜂地搶掛名醫的門診。在”物以稀為貴”的心理作祟之下,掛不到就更想盡辦法要去掛,於是上述文章的場景就出現了。

醫院為什麼要塑造“名醫”呢?最直接的答案是名醫的存在,會讓醫院的業績成長、營收增加,就是俗稱的“磁吸效應”。這跟開店作生意、賣東西的原理一模一樣,一定要有些明星商品(例如獨家的、最特別的、最好看的、最便宜的……),來吸引人潮。有了人潮,其他事就好辦了,不僅其他商品(等同於醫院的其他部門)跟著雨露均沾(PS:當你因為“雞蛋一盒十元”而走進某個賣場,你大概不會只買雞蛋一樣,通常會順手再帶個幾樣東西……,於是商家的目的就達成了!),其他的營業外收入也一定會跟著增加,難怪前一陣子媒體報導,某個全台灣最會賺錢的醫學中心,醫療本業以外的收入(例如美食街、商店街、停車場……),佔全年營餘的一半以上。基於這樣的原因,醫院的管理階層對於名醫看診所引起的怪異現象(如上面的貼文內容),一定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要看似有在處理就好了,絕對不會採取強硬措施,免得把“金雞母”弄傷了。

醫師個人為何想要當“名醫”呢?當一位醫師藉著各種媒體打響知名度後,就會有病人慕名而來,而成為名醫的先決條件就是他的病人一定要很多,一定要比其他同儕多很多,如此一來就會產生幾個效應;首先是名醫一定會因為門診病人數太多,而要求限制掛號人數,這麼一來,病人和家屬心裡上就會產生“物以稀為貴”的心態,更是會向其他人宣傳名醫的偉大。

由於限制掛號人數,所以病家就必須早一點到醫院的門診大廳排隊拿號牌,剛開始必須早上7:00到,逐漸地變成6:30,6:00,5:30,5:00……,最誇張的是我最近從一位朋友口中聽到的凌晨3:00!

當一張掛號單好不容易拿到手上時,病家的心裡不僅是萬分高興,心裡的想像還一定會是“我的病(我親人的病)有救了”!接著就是病家坐在門診的侯診室,看著燈號一個一個的閃過。一般病家在診間等待叫號時,總是會覺得“怎麼等那麼久?”於是心情就會變差、怒氣就會上升……,接下來最可能被當作怒氣發洩對象的人,一定就是負責該診間的護理師,很容易就會因為一點點說話或是叫號上的小小瑕疵,立刻就招來病家的大聲責罵;病家的怒氣絕不會、也不敢投射到醫師身上,因為自己或親人的病還需要醫師“高抬貴手”呀!

說來奇怪,當病家在等候的,如果是名醫的門診,那就完全不同了,就算經過漫長的等待,病家的心裡不會、也不敢有什麼不耐,因為病家心裡想的是:「待會兒,我的病(我家人的病)就會得到醫治了,所以再長、再累的等待都一定是值得的!」

終於等到自己了,這時候的心情就像是“久旱逢甘霖”,接著就滿懷期待地步入診間,這時候還一定會對診間的護理師點頭致意或說出“謝謝”;開始看診了,病家對於名醫的態度一定是萬分客氣、畢恭畢敬,完全不敢造次,而這樣的態度,其實是全臺灣每一位醫師都很想要得到的,特別是在現在的健保體系下,病家意識高漲,動不動就責罵、甚至是毆打醫護人員的實況中,醫師們更是渴望被病家當成是名醫來對待!

寫了這麼多,才談完當上名醫的第一個效應而已,第二個效應就是病人數目很多的名醫,在同儕中的地位自然是比較高的,其他人自動會敬他三分。

第三個效應是,成為病人數目很多的名醫之後,醫院的高層(管理階層)也會因為他對醫院業績的貢獻,對他禮讓三分,於是名醫不管走到醫院的那個角落(包括院長室),都是愉快的。

第四個效應很實際,那就是薪水、收入必定是高於同儕、必定是豐厚的。

第五個效應就是從此不必再自我宣傳,不必像一些年輕醫師,還必須寫新聞稿,上上電台,或接受媒體無聊的採訪……,因為為數眾多的病家就是無所不在的最佳宣傳者。

當上名醫的好處真是多多……。

至於文章所提到的“桃色糾紛”,當然是大家最愛八卦的新聞。我記得在當實習醫師時,曾經聽過一件事,有一位名醫在醫院裡搭電梯時,如果門打開時裡面只有一位女性,那麼他就等下一部電梯或是乾脆走樓梯;當他已經在電梯裡,發現其他人都離開電梯,而裡面只剩他跟另一位女性時,他就走出電梯,等下一部或是乾脆走樓梯!從這件小事,我學會古人講的:李樹下不整冠、瓜田裡不繫鞋。我雖然沒有養成像那位名醫搭電梯的特殊習慣(可能是因為我不是名醫),不過我堅持開車時,車子裡絕對不單獨搭載我妻子以外的女性;如果因為工作需要,必須要跟女性的同事或家屬單獨會談,我一定會把房門半開……,所以多年的職場工作下來,我不曾鬧過桃色糾紛。

本文的結論是,上述文章所描述的場景,其實是我們整個社會共同造成的,大家都是當事人,所以沒有人可以指責別人;

民眾沒有資格指責醫院或醫師,為什麼號那麼難掛、為什麼要等那麼久……;

醫院也沒有資格指責民眾或醫師,為什麼要只掛一人、為什麼要讓病人一直加掛;

醫師也沒有資格覺得自己很無辜,而將無限掛號、賣命看診的責任歸諸於民眾或醫院……;

護理師和其他行政人員也沒有資格指責醫院或醫師,因為她(們)也會希望自己每個月的績效獎金(或獎勵金)多一些,如果醫院沒有因著名醫的存在而能賺更多錢,又如何能發放更多獎金呢?

換句話說,如果我們把上述文章所披露的問題拿來做根本原因分析(root cause analysis ),結果會是大家都是當事人,正如聖經羅馬書3:10寫道:【就如經上所記: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這也像是百貨公司週年慶的現場擠得人山人海,當中有個人心裡暗罵說:「怎麼會有這麼多人!」真相是,那個人就是”人山人海”當中的一份子!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