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年10月3日,我在臉書上看到伊甸基隆市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有關機構評鑑的消息:每三年一次的機構評鑑,對我們服務團隊是一個嚴格的考驗,能讓委員看到我們服務的用心與努力,實在是一項非常激勵的喜悅與肯定……,更加深我們服務的價值,我們會繼續努力 ………!
下面是一位評鑑委員的留言:
今天,在基隆的身心障礙福利機構評鑑,看到了一些讓我很感動的故事。一般的機構鮮少人味,一樣的床鋪,一樣的櫃子,完全感受不到住著什麼樣的人。可是這個機構不一樣,雖然同樣一個房間住四個人,但是每個角落都有自己的風格。這位充滿創意的朋友,在牆上畫上最喜愛的圖案,樸拙的線條和色彩,構成可愛的壁畫。工作人員努力為雙手不便的男士設計特殊的口琴,讓他奇蹟似的演奏音樂。也為喜愛畫畫的身心障礙者設計特殊畫架,誕生了素人畫家。
一個個讓人重新發亮的小故事,讓重度身障者養護中心不再是等待生命流失的地方,而是充滿創意與激勵人心的地方。真希望這樣的機構多一點!
看完後,我覺得很溫暖,很棒,因為評鑑委員「看得懂」該機構的用心,而不是用軍事化管裡的眼光來看待他們,認為住民的房間為何不是單調的牆壁、整齊的床鋪、統一的擺設……,因此評斷該機構不專業!
於是我回想起以前我還在醫院工作時,面對評鑑時,卻有著完全不同的結果。
民國88年12月25日,新竹醫院的7C病房正式啟用,它的名稱是「腫瘤暨安寧病房」。在啟用之前的一、兩年籌備期間,我每天幾乎都會由舊大樓的六樓頂,翻過新大樓七樓的窗台,爬進當時還在施工的病房中,我一面走、一面思考究竟要如何規劃、一面向上帝禱告求祂賜下智慧與靈感。
逐漸地,各樣公用設施的藍圖一一完成,我設立了「得勝廳」,可以讓病患和家屬有一個更開闊的空間,同時也可以舉辦各種活動,例如音樂會或聯誼會,取名「得勝」是希望每一個病患的生命都能得勝,勝過死亡所帶來的恐懼;
「快樂窩」,這是一處專門給小孩遊玩的室內遊戲場,目的是讓父母親能帶著孩子來探望生病的長輩,孩子一方面探望長輩,一方面也能玩的高興,比較不會排斥下次再來,如此一來,長輩就能享受到含貽弄孫的親情,取名「快樂」,意思很簡單,就是希望三代同堂,都很快樂;
「得力房」,這是讓家屬能為生了病、胃口不好的親人準備飯菜的地方,取名「得力」,意思是希望病人吃了家人所精心烹調、加入濃濃愛心的食物之後,能重新得力;
「智慧屋」,這是醫護人員休息、充電的地方,不僅陳列有相關的圖書、影帶,還可以做為舉辦各種小型演講或研討會的場所,取名「智慧」,意思是希望每一位醫護同仁都能隨時吸收新知、充滿智慧地照顧每一位病人及家屬;
「同心園」,這是一處可以讓醫生和病人或家屬單獨談話的空間,有許多的委曲、傷心、難過、忿怒、失望、誤解可以在這裡被宣洩出來,取名「同心」,是希望病患和家屬能處理掉那些令人不堪回首的過去,大家彼此同心地往前走, 能走多遠,就走多遠;
「平安居」,這是讓臨終的病人能有一處不受干擾的地方,也能讓更多的親人圍繞在病患身邊,用內心的祝福和溫暖的親情,將死亡的恐懼驅散,取名「平安」,是因為這時候的病人及家屬最需要特別的平安;
「喜樂堂」,這是我們放置百萬級自動升降超音波按摩浴缸的地點,可以讓全身癱瘓或是行動不便的患者洗一個舒舒服服的澡,取名「喜樂」,是希望他們「洗」了澡之後就會很快「樂」;
「團聚樓」,這是提供陪伴病人的家屬一處暫時休息的場所,如果他們住的很遠或是交通不方便,取名「團聚」,是希望一家人都能永遠團聚在一起;
「磐石園」,這是我對原木空中花園的命名,希望它根基穩固地立在磐石之上,不怕風吹、日曬、雨淋,永不動搖。
雖然當時的醫療團隊並不是在成立了上述病房之後才開始收治癌症病人,但是能有一個特別的地方來把那些困苦流離、飽經折磨的癌症病人好好地照顧,實在是一件眾人皆以為美的事。雖然表面上花了一千萬,有了很多的硬體設備,但其實最重要的是這個團隊中的每一個人,包括護理長陳鳳妹、護理師郭昭君、溫桂燕、林素珍、林雅卿、陳敏芳、林研汝、王姿云、劉美娟、繆淑慧、劉錦燕、呂秀惠、吳彩鳳、潘鳳枝、毛譯萱、饒玉琴、臨床助理鄭如芬、書記王增棻、化療藥師徐文明;如果沒有這群人,再高的理想、再好的理念,都沒有實現的可能。
上述病房成立後,我的理念是「更換醫護人員的腦袋(想法)而不必更動病人床位」,也就是根據病人的病程,隨時修正醫療照護的模式,該積極時就給予抗癌治療(手術、化學治療、放射治療、標靶治療、免疫治療……),該保守時就給予緩和醫療(安寧照顧、疼痛控制、靈性照護、緩和性鎮靜療法……),之間的取捨可以根據不同的個案需求(也就是量身打造),隨時做修正。
當時的我,跟一群可愛的同仁,努力地運用上述理念來照顧每一位癌症病患,我們的心是火熱的,可是當醫院評鑑來臨時,有委員說:「你們沒有把符合安寧照顧的癌末病人,跟還在接受積極抗癌治療的病人分開住,這樣是很不專業的,會影響那些積極治療患者的心情……」,我聽了真是無言……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