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明天憂慮(一)(此起彼落的憂愁)

分享這篇文章:

105年8月中旬某一天早上一走進餐廳,N君就帶著愁容跟我說:昨天發生了許多事,弄得心裡很煩,想要向你請教,可是又不知從何說起。我安慰她說:根據聖經的教導,妳就“慢慢地說、一件一件地說”。於是N君平靜下來開始說:「前天我去醫院探望因為乳癌轉移而住院的親戚兼事業夥伴M君,發現她整個人變得很不好,有明顯的呼吸困難還戴著氧氣面罩,醫師幫她照了胸部的X光片,認為是心臟衰竭合併肺水腫,接著為她施打利尿劑之後,她喘的情況才有了改善。

我看著M君的病況變化得很快,心裡很緊張,後來只好趕快把她在台南實習、暑假過後要升大四的兒子C君,連夜給找回來。

C君在看過媽媽的病情之後,表情變得很凝重,於是我關心地問他是不是在擔心什麼事?沒想到他竟然說:「我擔心以後會養不活自己!」我趕快問他為什麼會這樣想?他說:「我暑假實習一個月,大約只能賺兩萬塊,之前暑假在新竹的保全公司打工,一個月可以賺三萬塊,而我現在在高雄讀書,根本就找不到什麼可以打工賺錢的機會,所以我擔心未來媽媽如果有什麼事,我會養不活自己。」

聽完他的話,我問他說:「你不是在讀大學嗎?應該可以學到一技之長吧,以後就可以拿來找工作呀!」他說:「學校教的東西,都沒什麼用,談不上什麼技術。」我安慰他說:「你媽媽已經有做了一些財務規劃,你跟妹妹短期內的生活費,絕對不會有問題的。」可是他又說:「我算給妳聽,我的生活費每個月要若干、學雜費一年要若干、我妹妹的生活費每個月要若干、未來三年的學雜費要若干、房子每個月要繳貸款若干、還有汽車跟摩托車的牌照費跟燃燒稅……,這麼多開銷,我怎麼可能負擔的起呢?更何況,在高雄如果我去應徵保全的工作,月薪只有25K,絕對無法應付這麼大的開銷……。」

我實在不知道還能說什麼,能讓他不要這麼焦慮……。」

………………

聽完N君的陳述,我嘆了一口氣說:M君經營餐廳數十年,在新竹市中心有兩棟房子,所以無論如何,她的兒女絕對不需要擔心未來幾年內的事,可是不管事實為何,好像都阻止不了C君對未來有著極大的憂慮,我不禁想起二十年前,我剛到新竹醫院擔任腫瘤科醫師不久,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個病人,我把她的故事寫成了一篇文章,篇名叫做:『此起彼落的憂愁』,先跟網友分享:

W君,55歲的家庭主婦,先生是退休的中學老師。W君在85年年初,發現右側的乳房有硬塊,起初不以為意,沒想到經過幾個月之後,腫塊有變大的趨勢,於是在85年4月16日至本院的乳房外科門診就醫,醫師經過初步的檢查後高度懷疑是惡性腫瘤,因此立刻安排住院。在4月23日上午,局部切片的初步報告證實是乳癌,因此在當天下午便進行右側乳房全切除。

手術後,傷口的癒合情形良好,因此外科醫師將W君轉介到腫瘤科門診,目的是要進行輔助性化學治療。85年5月7日我在門診初次見到W君,一般的身體狀況良好,我詳細地翻閱了病歷上的記載,隨後她便問了一連串的問題,例如「我為什麼會得這種病?」、「現在究竟嚴不嚴重?」、「手術會不會使癌細胞擴散?」、「為什麼要做化學治療?」、「做了又有什麼好處?」、「副作用大不大?」、「頭髮會不會掉光?」、「醫生有多少把握可以治好我的病?」……,這些問題並不令我意外,因為每一位剛罹患癌症的病患總是會有許多疑問與憂慮,自然會這樣問。

我詳細地將她所有擔心的問題都做了說明,W君才稍稍放寬了心。

在接下來的8個月當中,王女士在腫瘤科門診一共接受了12次的輔助性化學治療。在治療期間,王女士每一次總要問醫生「現在有沒有問題?」、「要不要做什麼檢查?」、「究竟癌細胞會不會復發?」、「如果復發了要怎麼辦?」……。我每3個月都會安排胸部X光、肝臟超音波以及癌症指數檢查,儘管每次的結果都正常,W君仍是非常擔心。

化學治療結束後,W君回到乳房外科門診由原先執行手術的醫師每個月定期追蹤,其間也都定期檢查癌症指數、胸部X光、肝臟超音波,另外也做了對側乳房的超音波及x光攝影,情形一切正常。

到了89年3月,W君在她的右頸部發現了五、六個大小約一公分的淋巴結,於是她立刻掛我的門診,想知道究竟如何。經過詳細的身體檢查之後,吾人高度懷疑這些腫大的淋巴腺應該是惡性的,再加上病人幾年前有乳癌的病史,有經驗的臨床醫師大概都會同意這就是原先乳癌的癌細胞轉移到淋巴腺造成腫大。聽到這樣的病情分析,王女士和她先生都顯得很緊張,不斷地問下一步該怎麼辦?吾人為了慎重起見,仍然請外科醫師為她安排淋巴腺的切片檢查,以確定是乳癌的轉移。

大約一星期之後,病理科醫師主動打電話告訴我,他看了王女士的切片,經過特殊染色,證實並非乳癌轉移而是另一種癌症‑‑‑‑‑‑惡性淋巴癌。這兩者雖然都是癌症,但預後大不相同。

如果是乳癌轉移,那麼癌症已經進行到第四期,平均的壽命大約只有1—2年,完全沒有根治的可能。但如果是惡性淋巴癌,病人還有5—6成疾病可以完全治癒的機會。當我將這樣的消息告訴W君時,她一點也沒有感到安慰,仍然很擔心地問「下一步要做什麼?」、「需要再打化療嗎?」、「會掉頭髮嗎?」、「要打幾次?」……。

基於安全起見,吾人安排W君住院接受第一次惡性淋巴癌的化學治療。住院期間,W君仍有許多的擔心,主護護士在護理記錄上寫著:「W君很關心自己的病情,對於抽血或檢查的結果,會不停地追問」。經過了第一次治療,王女士右頸的淋巴腺腫大全部都消失了,這是一個好現象,表示治療的效果良好,根治的機會也提高了。當我把這種情形告訴王女士時,她才有了一點笑容,不過等到下一次看診時,她又開始擔心淋巴癌會不會復發、原先的乳癌會不會再發作。

從89年4月至7月,W君一共接受了六次化學治療,頸部的淋巴腺腫大也都沒有再長出來,隨後我建議她每個月回腫瘤科門診定期追蹤。

8月份複診時,W君覺得右肩疼痛,擔心是不是癌細胞轉移到骨頭,我為了使她放心,因此安排全身骨骼掃瞄;一週之後回診,我告訴她掃瞄的結果是正常的,她才稍微放下了心。

9月份複診時,W君覺得右頸部曾經做過淋巴腺切片的地方又有腫塊,擔心癌細胞是不是從原來的地方再發起來,我告訴她那是傷口正常的結疤,纖維組織增生所以變得有點硬硬的,W君聽了半信半疑,因此又再掛外科門診;聽到另一位醫師也持同樣的看法,W君才不再追究這個問題。

10月份複診時,W君覺得右側的肩膀比較突出,好像有腫塊;我詳細地做了身體理學檢查認為並無異常,但她仍不放心,因此吾人只好再安排軟組織超音波檢查,證實並無異常。

如此的場景不斷地重演,聽到追蹤檢查的結果正常,W君就會表示放心,但是到了下一次門診時,她又顯得憂心忡忡,一直在擔心疾病會不會復發。

從W君這一連串的就醫過程中,我不禁在思考,究竟要怎麼做才能使這些癌症病患遠離毫無止境的憂愁。

其實W君也並不是非常特別的個案,幾乎所有的癌症病患都會有這種此起彼落的憂愁;當病情惡化時,病人便擔心下一次又是那個器官會出問題、接下來還有多少日子可活、有沒有靈丹妙藥可以藥到病除、身邊的人會不會因為自己生病太久了而不願意再照顧、醫生會不會放棄對自己的治療、接下去的日子會不會有很多痛苦……。當病情穩定或腫瘤縮小甚至於消失時,病人則會像W君一樣,每天都很擔心癌細胞會不會再度惡化或復發、如果復發了要怎麼辦、醫生還有沒有更好的方法來治療,甚至於要擔心身上其他地方會不會長出另一種癌症?

………………

可見得,一個人憂愁的多寡和病情的嚴重度是沒有絕對關連的,那麼吾人不禁要問:一個人究竟有沒有可能不憂愁呢?

我記得聖經在馬太福音6:25-34有一段耶穌對門徒的提醒,標題是「不要憂慮」,祂說:【我告訴你們,不要為了生活上所需的飲食,或者身上所穿的衣服操心。難到生命不比飲食重要?身體不比衣服重要嗎?你們看天空的飛鳥,牠們不種不收,也不存糧在倉裏,你們的天父尚且飼養牠們,你們豈不比鳥兒更貴重嗎?你們當中又有誰能夠藉著憂慮而多活幾天呢?為什麼要為衣服操心呢?看看野地的百合花怎麼生長吧,它們既不工作又不縫衣,可是我告訴你們,甚至像所羅門王那樣的榮華顯赫,他的衣飾也比不上一朵野花那樣的美麗。野地的花草今朝出現,明天就枯萎,給扔在火爐裏焚燒,上帝還這樣打扮它們,他豈不更要賜衣服給你們嗎?你們的信心太小了。所以,不要為我們吃的、喝的、或穿的操心;這些事是不信的人所追逐的。你們的天父知道你們需要這一切東西。你們要先追求上帝主權的實現,遵行祂的旨意,祂就會把這一切都供給你們。因此,你們不要為明天憂慮,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擔當就夠了。】

對於某些人而言,吃不飽、穿不暖是憂慮的最大原因,但是對於癌症病患而言,上述許多的問號則是憂慮的最大來源。

我們明知道憂慮並不能使自己的壽數多加一刻或使身量多加一肘,但仍是要憂慮,其實最根本的原因是人們無法知道明天究竟會發生什麼事,也就是無法預知未來,這就是憂慮的真正原因。

有人因此惶惶不可終日,有人則算命、交鬼、拜偶像、通靈、占卜、測字、看星象,無非是想要預知並掌握未來,得以趨吉避凶。

但上面這段記載卻告訴世人另一種看法,那就是上帝不僅將生命的氣息賜給每個人,更重要的是祂更看重每個人的生命,勝於空中的飛鳥、野地的百合花;如果我們相信上帝巨細彌遺、奇妙難測的創造,祂掌管著過去、現在與未來,並知道祂有如父親般地疼愛每一個人,我們才可能不對未來有極大的憂慮,所以耶穌接著告訴門徒說:【你們當中有誰,兒子要麵包,卻拿石頭給他?要魚,卻拿蛇給他?你們雖然邪惡,還曉得要拿好東西給自己的兒女,你們在天上的父親豈不更要把好東西賜給向祂祈求的人嗎?】

在多年照顧癌症病患的過程中,吾人還發現另一種迷思,那就是癌症病患及家屬很容易以為醫生可以準確掌握病人的未來,因此千方百計地想看最有名的醫師,不僅如此還要走後門、拉關係希望能得到醫師特別關愛的眼神。

其實老實說,當一位醫生在治療病人時,引用的數據不管是30%還是80%的有效率,他只是憑著自己或別人過去的經驗來治療,醫師本人並不能決定病人的預後,也就是說如果某甲和某乙所罹患癌症的種類、期別、細胞的分化度、癌症相關基因的表現……等等條件都一樣,而醫師也使用同樣的療法,那麼治療的結果也不是他所能控制的,可能二者皆有效、可能二者皆無效、可能某甲有效、可能某乙有效。

我知道有些醫師會將治療有效的功勞往自己身上攬,在癌症病患和家屬的面前洋洋得意像是再世的華佗,如果治療無效則將責任推到病人和家屬身上,怪他們體質不好或沒有完全配合治療計劃。

其實大家只要仔細一想,醫生如果真的能決定病人的預後,那麼為什麼會有70%或20%的失敗率呢?如果他真的有此能耐,那他為何不決定讓每個人都有效,這樣他不是更厲害、更讓病患和家屬佩服得五體投地嗎?又何必留下一些治療失敗的案例呢?所以不管醫術再高明,醫生其實也是一個凡人,和一般人沒什麼兩樣,也無法掌握未來。

寫到這裡,我真希望每一位癌症病患和家屬都能明白上述的道理,否則就算有再高明的醫術、再精良的藥物,都不可能消除這些此起彼落的憂愁……

………………

重新讀過上面的文章,我赫然發現,原來一個人有沒有罹患癌症,跟自己會不會”為明天憂慮”,是沒有關連的!

(未完待續……)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