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說文解字(能者多勞)

分享這篇文章:

106年1月份某一天在吃員工餐時,我向餐廳的小老闆N君詢問因為癌症漫延而住院的大老闆M君在醫院的近況。N君說:「昨天我去醫院探望M君時,正好她今年讀大四的兒子C君在場,M君跟我說她需要一種特殊的醫療用膠帶,希望我去幫她買。我心想,如果我去買,應該是一件很簡單的事,不過我更想到的是,可以讓C君多為媽媽做一些事,多增加一些親子間的互動,免得孩子來醫院陪伴,卻沒有什麼事可以幫上忙,就會覺得很無聊,那麼他再來的意願可能會降低,所以我刻意叫C君的名字,叫了兩聲他都沒答話,才發現他根本是戴著耳機在聽手機上的音樂!於是我碰了一下他,等他拿下耳機後,我跟他說媽媽的需求,要他去想辦法,於是他說要先回家找找看,如果沒有再去買。」

聽到這裡,我回應說:「妳真是用心良苦呀!」
我看到A大廚也坐在旁邊,於是我說:「這就像是A大廚有兩個兒子,老大很靈光,家裡有關什麼水呀、電呀的大小事,只要找他處理就沒問題了。不過老二就沒有這樣的天份,但是做父親的,會不會因為老二做這些事不靈光,就不找機會讓他做、讓他有機會可以學習呢?如此一來,老二不就更不會做這些事了呢?」

A大廚聽完我所說,有關他兩個兒子的陳述之後,語重心長地說:「那就要看有沒有遠見!」我一聽,覺得這真是太有道理了。是呀,當事人要怎麼做,確實是需要有前瞻性的眼光。
沒想到N君立刻接著說:「結果隔天我就接到我婆婆(M君的媽媽)的電話,希望我去替M君買膠布和衛生紙……。」

唉!我只能說大家的眼光、看事情的角度,真的是很不同。
聊完餐廳的事,讓我想起以前我還在醫院工作時,我創立了血液腫瘤科並收治病人,前面將近有十五年的時間,我幾乎都是一個人單打獨鬥、孤軍奮戰。那個時期,我當然不能拒絕病人,不管他們是從門診還是從急診來求醫的,因為如果我不看他們、收治他們,那些癌症病人,特別是癌末病患,真的會流離失所,沒有人照顧。到了最近五、六年,才陸陸續續地有年輕的主治醫師加入。
說實話,一位剛升上主治醫師的年輕醫師,如果要在醫術和經驗上跟我這一位單槍匹馬闖蕩江湖十多年的資深醫師來做比較,那真是差很多,當然更不用說是比名氣了,結果當然是病人會慕我的名而來。

這時候我面臨了一個挑戰,也可以算是個試探,那就是我要不要趁機成為一位“名醫”?
我深知道要成為名醫的先決條件就是他的病人一定要很多,一定要比其他同儕多很多,如此一來就會產生幾個效應;首先是名醫一定會因為門診病人數太多,而要求限制掛號人數,這麼一來,病人和家屬心裡上就會產生“物以稀為貴”的心態,更是會向其他人宣傳名醫的偉大。
由於限制掛號人數,所以病家就必須早一點到醫院的門診大廳排隊拿號牌,剛開始必須早上7:00到,逐漸地變成6:30,6:00,5:30,5:00……,最誇張的是我最近從一位朋友口中聽到的凌晨3:00!
當一張掛號單好不容易拿到手上時,病家的心裡不僅是萬分高興,心裡的想像還一定會是“我的病(我親人的病)有救了”!接著就是病家坐在門診的侯診室,看著燈號一個一個的閃過。一般病家在診間等待叫號時,總是會覺得“怎麼等那麼久?”,於是心情就會變差、怒氣就會上升……,接下來最可能被當作怒氣發洩對象的人,一定就是負責該診間的護理師,很容易就會因為一點點說話或是叫號上的小小瑕疵,立刻就招來病家的大聲責罵;病家的怒氣不會、也不敢投射到醫師身上,因為自己或親人的病還需要醫師“高抬貴手”呀!
說來奇怪,當病家在等候的,如果是名醫的門診,那就完全不同了,就算經過漫長的等待,病家的心裡不會、也不敢有什麼不耐,因為病家心裡想的是:「待會兒,我的病(我家人的病)就會得到醫治了,所以再長、再累的等待都一定是值得的!」
終於等到自己了,這時候的心情就像是“久旱逢甘霖”,接著就滿懷期待地步入診間,這時候還一定會對診間的護理師點頭致意或說出“謝謝”;開始看診了,病家對於名醫的態度一定是萬分客氣、畢恭畢敬,完全不敢造次,而這樣的態度,其實是全臺灣每一位醫師都很想要得到的,特別是在現在的健保體系下,病家意識高漲,動不動就責罵、甚至是毆打醫護人員的實況中,醫師們更是渴望被病家當成是名醫來對待!
寫了這麼多,才談完名醫的第一個效應而已,第二個效應就是病人數目很多的名醫,在同儕中的地位自然是比較高的,其他人自動會敬他三分。
第三個效應是,成為病人數目很多的名醫之後,醫院的高層(管理階層)也會因為他對醫院業績的貢獻,對他禮讓三分,於是名醫不管走到醫院的那個角落,都是愉快的。
第四個效應很實際,那就是薪水、收入必定是高於同儕、必定是豐厚的。
第五個效應就是從此不必再自我宣傳,不必像一些年輕醫師,還必須寫新聞稿,上上電台,或接受媒體無聊的採訪……,因為為數眾多的病家就是無所不在的最佳宣傳者。
當上名醫的好處真是多多,所以老實說,我相信它應該是所有年輕醫師對未來的憧憬。雖然如此,我並沒有被上述的試探給衝昏了頭,因為聖經在馬太福音10:5-8的教導是:【耶穌差這十二個人去,吩咐他們……醫治病人,叫死人復活,叫長大痲瘋的潔淨,把鬼趕出去。你們”白白”地得來,也要”白白”地捨去。】
於是我心裡所努力規劃的是,要如何把天父上帝在這十多年間,所教會我的所有好東西,特別是如何做好癌症的病情告知、如何協助病人面對死亡、如何做好靈性照護……等等醫學院和醫學中心都沒有教授的主題,如何讓年輕的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能夠明白並且得心應手地使用……,所以我第一個步驟是透過許多行政程序,讓新病人能夠平均地被年輕醫師們收治;在門診時,我也刻意地將一些癌症比較早期、病況比較沒那麼複雜的病人,主動地轉給年輕醫師照顧……。結果就是我並沒有成為一位名醫,我的病人數目跟年輕醫師比起來,並沒有差太多,病家要掛我的號只要按照醫院公佈的時間即可,而門診的護理師還是三不五時地會被不耐久候的病家責難!

我第二個步驟是在我退休的前一年,花了一整年的時間,每個星期有一天早上的一個小時,我跟科內四、五位年輕主治醫師,一起研讀我出版的書籍「愛是永不止息—安寧照顧實戰專題全集」,聽聽他們的經驗,解答他們的疑惑,也把聖經中實用的真理教導他們。這樣的教學活動,其實是非常特別的,因為在台灣醫界的傳統中,所謂的”主治醫師”就是指已經可以獨當一面,完全負責病人成敗的醫師,所以理論上是不會有人再去教導主治醫師了,不過我並沒有被醫界傳統給挾制住,我想的就只是既然他們在原先的醫學中心沒學過,而我擁有緩和醫療全套的作業模式跟答案,所以我應該教導他們,這也符合7C病房護理站正對面牆上所懸掛的聖經金句–箴言3:27【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不可推辭,就當向那應得的人施行。】

看過了發生在餐廳和在醫院的事,我不禁想到一句俗話,那就是“能者多勞”,它是我們常聽到的,也是正面的評價,不過它永遠都是正確的嗎?我相信人是上帝創造的,而聖經就是人類一切問題的說明書,所以我的想法是能夠“具有某種專業能力”其實也算是天父上帝所賜的一種特質(恩賜),因為一個人必須先擁有上帝所給的聰明智慧,再配合後天的努力,以及社會上適當的條件,才能“具有某種專業能力”,所以他也必須依照聖經在羅馬書12:6所教導的:【所以我們要按照上帝給我們的恩惠,好好地運用不同的恩賜,做應該做的事。】

對於一位擁有”醫學專業能力”的醫師而言,如果他努力地成了一位名醫,那麼他造就的對象就是他自己一個人,對他自己算是”短多”,對於他的同儕和他工作的領域,算是”長空”;相反地,如果他努力教導後進,把許多學習的機會讓給需要學習的人,讓他們有機會成長,對他自己算是”短空”,但是對於他的同儕和他工作的領域,那就算是”長多”。
至於每個人要如何做決定,那就端視於每個人的自由意志,不過到了最後,每一個人還是必須在末後審判中,對著天父上帝交帳的。

本文的結論是,“能者多勞”就是一句俗話,它並不是出自聖經的真理,所以網友們在應用時,還是要多做思考喔!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