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說文解字(刷存在感)(三)(另類挫折)

分享這篇文章:

過沒多久,我看到一篇文章,標題是「聊天止於呵呵會帶來傷害」,大意是作者C君在上網聊天時,常常貼出「嗯、哦哦、呵呵……」,後來她才意識到那樣的回應,會傷害其他人。「呵呵」的傷害性有多大呢?被說呵呵的人,究竟感受到的是什麼呢?C君回想起自己的經驗,曾經在社群網站上發佈了訊息並期待朋友回應的時候,兩三天過去了,什麼都沒有(沒有人按讚,也沒有人留言),那種尷尬且複雜的心情是一樣的吧!

再一次,C君提到哲學家貝克萊(Berkeley)的名言:「存在即被感知(To be is to be perceived)」,也就是說,被另外一個心靈所看見才能證明某事存在。在客體心理學中,社會化的人在進行交往過程中,他人對我們行為的回應才證明了我們所發出的信號是存在的,信號存在,所以我們也存在。

當我們在社交平台上發布狀態的時候,其實並不是發布信號這個動作有存在感,而是別人積極的回應,熱烈的評論使得我們體驗到自己的信號是真實的,我們才會獲得存在感。我們的感受,以及有關於我們的一切才獲得被確認的意義。

 

從這個角度來看,沒有互動的關係(溝通過程),必有一方會缺乏存在感。

 

在聊天時,當某乙說出「呵呵」時,他心裡的OS通常是「沒什麼可聊的,你說的話題我一點都不感興趣,你能安靜會兒嗎?」或者僅僅是「我不知道怎麼回應你……」,無論是哪種情況,對於被說「呵呵」的某甲來說,他「想要獲得存在感的意願」會受到挫折,結果當然是不快樂。

 

對於嬰兒來說,獲得存在感的最直接表達就是:大聲的哭。餓了可以哭,渴了可以哭,痛了可以哭,任何需求不被滿足都可以哭。當嬰兒哭泣時,若是父母不能及時回應,就是對弱小生命個體存在感的抹殺。如果這樣的情形經常發生,小孩的存在感始終得不到滿足,那麼在成人之後,他的人際關係,就容易出現許多困難。

作者表示,她小時候是個愛哭的人,每天早日醒來都要正常的哭上十分鐘,家人多是習以為常,不予理會。現在看來,那個時候的自己多半是不被看見的。

存在主義心理學家羅洛梅(Rollo May)認為,存在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誌,存在感的缺失會導致無意義感,也會帶來價值感的缺失。就好像一塊獨立出來的拼圖,存在感的缺失會使我們無法建立起跟外界的聯繫,獨立出來的拼圖也無法得知自己的價值是什麼。在羅洛梅的存在心理療法中,就是要幫患者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

讀過上述文章後,我再度確認存在感是個人生存的基本需求,一個人要健康、正常地活著,需要外界的回應。

我還明白了為何一年多以前,我在建中同班同學的群組裡,T同學會用抱怨的語氣對我說:「韋同學,不要老是傳貼圖,傳點想法、觀點,我們都已經超過五十歲了……。」原因應該是那位同學在群組裡提出了某些他所重視的議題,他期待老同學們能夠做出適當的回應,而我只是把現成的圖貼上去,等同於是上面文章裡的「嗯、哦哦、呵呵……」,導致他「想要獲得存在感的意願」受到挫折,難怪他會覺得不舒服而對我抱怨!

(未完待續……)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