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年4月29日早上在吃員工餐前,老闆娘N君照例帶領大家唸兩次「愛的提醒765(每個人都會出錯,出了錯請提醒,不要用盯的)」。N君每天這樣做,已經持續了超過一個月,目的是期待每一位員工都養成良好的溝通習慣。接下來她詢問大家有沒有什麼要補充的?
我想到前一天在廚房裡聽到的小故事,於是我說:「內場的領班A大廚把我們每一天唸的「愛的提醒」應用在他家裡喔,請他跟同仁分享。」
於是A大廚帶著微笑表示,他的小兒子已經二十歲了,時間觀念很薄弱,平時到學校上課常常遲到,他唸了他許多次,效果都不好。前兩個月,小兒子騎摩托車,可能是騎得太快,為了閃避路旁的東西而摔倒,全身上下嚴重挫傷,手臂還疑似有骨折而打石膏……,結果是除了多次就醫,還請了好幾個星期的假在家休養。做為父親的他看在眼裡,自然是很心疼。
前幾天早上,他在家裡看到小兒子再度出現匆匆忙忙的動作,顯示小兒子又快要遲到了……,他差一點就脫口而出地數落說:「你老是不早一點起床,每次都要這樣趕趕趕、匆忙出門,才會出車禍……」,不過他突然想起這一個多月來,餐廳每天都會唸過兩次「愛的提醒」,也親眼看見同事間溝通的氣氛變得很和諧……,於是他改用溫和的語氣”提醒“小兒子:「車子不要騎太快,要注意安全。」接下來,小兒子關上大門前跟他說了一聲:「拜拜!」
這一聲「拜拜」讓他覺得很溫暖、很窩心。
聽到這裡,我好奇地問A大廚:「以前發生類似的場景、你在數落小兒子時,他都如何回應呢?」A大廚表示,通常是「哼」、「喔」,或是「然後呢?」
講到這裡,A大廚突然表示,對於「然後呢?」這句話,他非常感冒,曾經很嚴厲地警告小兒子,不准再那樣說……;他也想起以前曾聽老闆娘N君提過,她女兒在某個時期也常會說「然後呢?」
聽到這裡,老闆娘N君表示,她女兒確實如此,而且餐廳大老闆娘M君的兒子,有一陣子也常說這句話。
聽完上面的故事,我覺得非常好也認真地思考,於是我表示,「拜拜!」這句話裡面應該有兩種涵意,首先是「爸爸的提醒,我聽到了也願意接受」,其次是「我知道爸爸是愛(關心)我的」,這樣算是親子關係得2分。
至於「然後呢?」,這句話裡面也有兩種涵意,首先是「你講什麼,我不想聽也不會接受」,其次是「你老是喜歡唸我或看我不順眼……」,這樣算是親子關係失2分。
前後兩相比較,一來一回差四分!
更值得深思的是,不管是前一種模式還是後一種模式,做父親都是愛護(關心)兒子的,動機都是良善的,只不過因為用錯溝通模式,來回竟然差四分,這真的值得大家注意,不是嗎!
我相信絕大多數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不過大家習慣上會使用傳統方式來表達,那就是「常常數落、不斷叨唸、大聲責罵……」,經過一段時間,雖然明知道效果不好,不過還是日復一日地去做,因為現在已經為人父母的人,當他們還是孩子的時候,當時的父母也是如此地對待他們,於是耳濡目染下就成了根深蒂固的親子溝通習慣了。
至於「愛的提醒765(每個人都會出錯,出了錯請提醒,不要用盯的)」,它看似簡單,其實裡面蘊含著兩處聖經真理,以弗所4:15:【我們要以「愛心」說誠實話】和雅各書 5:12:【你們說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以及它所衍生出來的”實話實說、就事論事” 的法則……。有人做錯事,當然要指出錯誤,否則錯誤會持續發生;不過,當事人可以帶著「愛心」去提醒,而不必用盯的(責罵、數落、叨唸……)。
上述源自於聖經「愛的提醒」在我打工的餐廳產生了美好的果效,在A大廚的家庭裡也有溫暖的回應,網友們要不要試看看呢?
PS:如果有網友想要閱讀「愛的提醒」系列文章,請進入我個人的網站,在任何一篇文章的結尾處,都有「搜尋」功能,你可以鍵入「愛的提醒」,就可以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