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耐退讓 vs表達揭露

分享這篇文章:

112年11月下旬某一天,我寫下一段心得:「〔寫日記〕就像是一位廚師準備好各種食材跟調味料,接下來如果〔按照聖經教導〕說出來(跟對方清楚表達),就像是依照食譜步驟地把一道美味的菜餚做出來……,當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菜餚端出後,如果顧客(衝突的對方)不願吃,或是吃了嫌難吃,那麼廚師就給予尊重。 如果顧客(衝突的對方)覺得很好吃,那麼雙方的距離就拉近、共識就增加,結果是衝突就化解了。」

 

近一週內,我看到幾則資料:「一位人妻回想起出嫁時父親的唯一訓誨是『忍耐』…」、「某位網友PO文:癌症除了是基因,也有體質,例如很會忍讓的人特別容易得(忍一時卵巢囊種、退一步乳腺增生…)」、「某位網友提到夢境中,她正在寫日記罵人,因為不敢對人說,只能用寫的來發洩,而且日記只有自己看得到,別人看不到…」、「某位案主提到母親從小的教誨是『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加上我近來的PO文「有效溝通 vs 投資理財」、「面子問題 vs 任性一下」……

 

於是我認真思考,當發生人際衝突時,到底該用歌林多前書13:4—8 “愛的真諦”當中的:【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去拆解情緒炸彈,還是應該按照雅各書 5:12:【你們說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地揭露自己、清楚表達呢?

乍看之下,「忍耐退讓 vs 表達揭露」兩者是完全相反的言行,究竟孰是孰非呢?

理性與感性(附圖二)

感謝神,聖靈賜下靈感,讓我聯想到傳道書3:1-7:【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物都有定時。……靜默有時,言語有時。】於是我看懂了,甲乙兩人發生衝突時,如果某一方(或雙方)處於情緒高亢的狀態,此時「理性」是派不上用場的,當下最適當的就是有一方運用【靜默有時…】,同時操練【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去拆解對方的情緒炸彈。

很奇妙地,人的情緒跟山洪爆發一樣,都是看起來很可怕,不過不會一直維持在高峰,隨著時間過去,兩者都一定會消退。當一個人的情緒不再高亢時,他的「理性」就會恢復,此時就可以準備進行溝通,正如前述的【言語有時…】

 

關於「寫日記」,我個人過去都是給予高度評價的,因為從小到大,我從書本中得知許多名人、偉人都有寫日記的習慣。「寫日記」可以幫助一個人沈澱自己,可以思考自己的情緒(憤怒、生氣…)其實都是「冰山的一角」,而水面下「冰山的主體」才是體積更大、更重要的,例如:不受尊重、被背叛、被拒絕、被誤解……

 

該如何進行有效的溝通呢?雅各書 5:12:【你們說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提供了 simple and effective 的SOP。以下是一個實例:

 

人妻A君因為長期的夫妻衝突而來求診,她表示「先生長期指責她,家裡沒整理好、孩子們沒教好、對家裡的經濟沒貢獻,導致她既難過且委屈……」

聽到上述抱怨,我心裡的OS是:「這個問題很難解,因為先生(製造問題的人)並不會來看我的門診…」

 

經過一番協談,聖靈提醒我「當問題問對了答案就不遠了…」,於是我將A君的難題轉換成「她希望先生看重、重視妻子對家庭的付出、貢獻…」,A君聽了眼神一亮地表示完全認同……>>>此一過程很像是藉著「寫日記」看懂水面下「冰山的主體」(被忽視、不被尊重);

接下來我建議A君按照聖經馬太福音7:12耶穌對門徒的教導:【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因為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

於是我建議A君「先看重、重視先生對家庭的付出、貢獻…」,具體且簡單的作法就是在吃晚餐前,當著孩子們的面、用言語肯定先生十多年來養家的努力並感謝他的辛勞…;

這些話既符合「是、就說是」(先生對家有貢獻,妻子就說出來…),同時間接地符合「不是、就說不是」(妻子「沒有」將先生的貢獻當成理所當然或視而不見…)

A君認真操練,某晚睡前對先生說:「謝謝你過去這麼多年,很辛苦地照顧整個家庭…」先生回:「謝謝妳,謝謝妳願意包容我過去的犯錯…」,A君聽了「很開心」!

…………

經過上述思考,於是我寫下「〔寫日記〕就像是一位廚師準備好各種食材跟調味料,接下來如果〔按照聖經教導〕說出來(跟對方清楚表達),就像是依照食譜步驟地把一道美味的菜餚做出來……」;

換句話說,將人際衝突寫入日記中,如果後來沒有拿出來運用,那就很可惜,如同一位廚師準備好各種食材跟調味料,接下來沒有做成一道佳餚……

 

本文的結論是,「忍耐退讓」跟「表達揭露」並非彼此抵觸、互相矛盾,而是「有先有後」,正如傳道書所啟示的【靜默有時,言語有時。】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