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年7月初,臉書傳來朋友C君的訊息「Hi 韋醫師 我是C君。我只是想吿訴你,我每天都在臉書看你的文章,你的文章在我帶領團隊上發揮了很大的功用。不僅直接運用在解決問題,同時讓我反省自己,養成一些內在的習慣,很棒!一直想跟你謝謝,今天剛好讀完很有感,提醒自己跟你說個謝謝。」
我:「謝謝你的回應。」
C君:「我也一直想分享給我的創業夥伴,他是某大學的教授,處理他跟學生、員工間的關係,真是鬼打牆,我也幫不上忙。剛把你的部落格網址貼給他,真心希望解決他的問題,不然很多人工作上都承受很大的壓力,希望你同意分享。」我:「我的網站,非常歡迎妳跟朋友分享。」
C君:「他不覺得他的溝通方式嚴重有問題!」
我:「這就是最大問題,等同缺乏病識感。」
C君:「真的一語道破,新創公司已經夠忙還後院著火,我5月加入這個公司,我們是一個從科技部價值創造計劃培育的新創公司。我們的技術是從OO大學出來的,計劃主持人是擁有技術的那位教授Z君,原先的員工5位,都是Z君的學生或學弟妹,直到5月份我以專業經理人的角色,帶我團隊中的兩位加入,準備公司正式登記,研發成果商業化的過程,包括規劃公司營運計劃、募資及管理。
原來想,大家目標一致,努力往前衝,不料兩個多月來,陸續聽到研發團隊的研究人員抱怨Z君研發主題一直修改、沒有方向,大家士氣低落,紛紛想要離職。
而Z君認爲他們沒有像在研究所時期時那麼乖巧聽話、他說什麼就做什麼……;我提醒Z君,希望他不要在公司「策略會議」上進行「技術細節」的討論,那會讓整個團隊產生混淆……,可是他似乎沈浸在自己的想法而無法自拔。
這週以來,不僅在策略會議,聽說在他自己主持的研發會議都造成不小的衝突,讓我事後又要額外花不少心力去收拾大家的心情,重申公司發展策略沒變,只是技術平台修正。
我私下以爲Z君很難跳脫老師以及視學生如子女的「爸爸角色」。我試過幾次請他要將角色,轉換到董事長、策略長。不過,我發現很難,每次嘗試溝通都會感受到他的防禦心更重,跟大家的關係更糟……。我覺得這已經影響到公司正常運作了,所以希望你能幫幫我,真是累死人了!」
我:「看完你的說明,我的診斷是『溝通不良』! 我確實「有能力」可以提供協助, 如果各種條件都配合,我可以講一個題目:『如何增進團隊的溝通與合作』」。
當我回覆C君的求助時,心裡想的是聖經箴言3:27:【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不可推辭,就當向那應得的人施行。】
………………
坦白講,上述演講題目比較像是「檯面上的話」,我真正想講的,其實是本文的標題「專業夠強就不需要溝通!」因為在職場上,我的想法曾經跟上面這位教授兼新創公司的負責人Z君很類似,所以我很可以同理他的處境。
7月29日下午是演講的時間,Z君跟他新創公司的成員幾乎都有來參加。一開始我就大聲說:「我認為,只要專業能力夠強(例如公司產品獨步全球),投資人跟客戶就會來找我們,根本就不需要有什麼『溝通』!」
我相信這番話應該至少可以吸引Z君的注意,接下來我表示30年前,我在T大醫院開始當實習醫師時,看到一幕是在急診室,一位外科教授對急性腹痛的患者和家屬說:「你這個病,不開刀一定死……」;病家嚇壞了,教授接著說:「就算開刀,還是會死……」接下來,家屬幾乎要跪在教授面前……。當時的我,學到的心得是「只要醫術夠高明,病家一定百依百順,哪裡需要什麼『溝通』、簡直是浪費時間!」
沒想到十多年後,當我已經成為資深主治醫師時,為了將癌症病情告訴病患本人,卻遭致家屬投訴、罵我是「不道德的醫師」、要求院方給個交代、否則就要登報或開記者會……;我自認為「告知病情」不僅符合「醫師法」和「醫療法」的規定,也符合上帝在創造萬物時,將「自由意志」賜給每個人的觀念……,我認為自己的言行都是「正確的」,那麼為何會被投訴呢?我很不服氣……
後來我終於弄懂了,原因就是「溝通不良」!
從此,我越來越看懂溝通的重要性,因此開始認真研究該主題,並設立「你可以更會溝通」網站,目前已經累積超過1000篇文章……
經過上述開場,我覺得已經抓住所有人的注意力,接下來便開始講解內容。
我第一張投影片就秀出一個「可怕的場景」:
「你剛剛報告的是什麼企劃,能用嗎?」、
「目標都弄不清楚」、
「沒有一樣具體的步驟」、
「投資人(客戶)要什麼東西你都搞不清楚」、
「我上一次就跟你講過你都沒在聽嗎」、
「你不是『OO大學』的碩、博士嗎?怎麼程度只有這樣?」、
「你到底有沒有帶腦袋來上班?」……
我表示,這是一個在職場中很可能會出現的場景,如果你是當事人,你會有什麼反應?
「為了保住工作,忍氣吞聲>>>回家之後罵老婆、打小孩」、
「堂堂男子漢大丈夫,怎能受此侮辱>>>立刻辭職!」、
「懷恨在心>>>君子報仇三年不晚」、
………………
我問了幾位聽眾會有什麼反應?有人選擇一,有人選擇二,有人選擇三……,我開玩笑地說:「選擇三的意思可能是回家跟爸爸告狀,於是爸爸出資10億,把Z君的新創公司買下來,接下來由你當董事長,然後把那位數落你的上司(例如Z君)給fire,不過聽眾當中有這樣爸爸的應該不多…」
聽到這裡,連Z君都忍不住哈哈大笑……
我繼續問,除了上述三種反應之外,還有其他選擇嗎?所有人都搖搖頭,於是我說:「這確實很難,不過只要藉著良好的溝通,就會有第四種選擇,我們往下看!」
接下來,我表示大家會有一個天然人的迷思,那就是自己很會講話,耳朵也能聽,還需要學習溝通嗎?於是我跟大家介紹一首英文歌,曲名是:沈默之聲(The Sound of Silence),其中的一段歌詞是:
People talking without speaking(他們”交談”著卻沒有真正”說話”)
People hearing without listening (他們聽到”聲音”卻沒有真正”傾聽”)
People writing songs that voices never share (他們寫著一些沒有傳達任何心聲的歌曲)
Silence沈默在這首歌裡指的是社會上對於一些不良或不公義現象的不知不覺或不敢發聲,它也指社會因而形成的一種壓抑的力量,一種主流。當主流社會一片沈默之聲時,要挺身發言的先知肯定是孤獨的,因為鮮少有人敢向社會挑戰,去打破沈寂。
沈默很可怕,可怕的像癌症會漫延。不過大家想一下,要打破沈默,那還不簡單嗎,大家只要出聲音、講講話、唱唱歌,不就打破沈默了嗎!不過,實際上並不是那麼簡單,因為“People talking without speaking, People hearing without listening, People writing songs that voices never share” (他們交談著卻沒有真正說話,他們聽到聲音卻沒有真正傾聽,他們寫著一些沒有傳達任何心聲的歌曲)。
這裡的People指的不僅是人與人之間(夫妻之間、親子之間、師生之間、同學之間、朋友之間、同事之間、親戚之間、老闆員工之間……),還包括政黨與政黨之間、勞方與資方之間、人民與政府之間、醫療界與民眾之間、醫療界與健保署之間、民眾與健保署之間、反核團體與台電之間、環保團體與財團之間、媒體與社會大眾之間、演藝界與社會大眾之間……甚至於是國家與國家之間,有著許多的 talking、hearing、songs,
表面上有許多聲音,看起來很熱鬧,不過並沒有真正的 speaking、listening、sharing,其實就是大家常講的一句話”有溝而沒有通”,長久下來,當然會造就Silence like a cancer grows.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