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年8月份某一天在吃過員工餐後,外場的N君跟我說:我現在正在處理一件我跟女兒十幾年前的衝突事件。我聽了,驚訝地說:是什麼陳年的恩怨呀!她說:十幾年前,有一次我在盛怒之下,拿衣架痛打了我女兒一頓。
我好奇地問:都已經過了這麼久,為什麼最近會想到這件事呢?
她說:「可能是前幾天,弟弟有不乖的行為,我只有口頭對他告誡,沒想到一旁的女兒竟然說:媽媽妳為什麼沒有用衣架打他呢?
突然,我意識到了,很可能是多年前的事件,並沒有隨著時間的過去而自動淡化。」我說:看得出來,妳女兒身上仍然有一個沒有痊癒的傷口。這是一件嚴重的事,妳仔細地、慢慢地說,我看看能不能幫上什麼忙。
於是N君開始說:「時間應該是十一、二年前,那時候我女兒五歲,讀幼稚園中班。場景是在我公婆家,當時是我先生的二姊,罹患癌症之後,大家都還不能接受時,她很快就過世了,停靈在家裡一樓,當時大家正在籌備喪禮。
我記得有一天,親友們都在一樓,大家心情都很悲傷,忽然聽到三樓傳來孩子們玩樂、喧嘩的聲音,其中最突出的可能是我女兒的聲音,親友們覺得那樣很不好,畢竟是在治喪時間,於是要我上樓去處理。
當時我的心情原本就不好,又被親戚們間接地指責女兒很不識大體,竟然在家中籌備喪禮的期間,喧鬧大笑……,內心一股怒火湧上來,於是上到三樓後,立刻隨手拿起了一根衣架子,沒有說什麼,也沒有讓女兒有解釋的機會,當下就痛打了她一頓……。
這件事我很快就忘記了,因為當時忙著籌備喪禮,也沒有心思再去想起。後來幾年,我逐漸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在家裡當我和先生遇到一些事,心情比較低落時,我的子女們就會特別喜歡搞笑,像個小丑一樣,她們好像是想要用玩笑、胡鬧的方式,希望讓我和先生的情緒立刻就能夠變歡樂!」
聽完這樣的故事,我嘆了一口氣說:妳的故事裡,有好幾個重點,都牽涉到華人社會的宿命。
首先是,一般而言,華人家庭不知道如何去處理悲傷或難過的情緒,通常是用逃避、壓抑、否定、轉移焦點、甚至是發怒……的方式去面對,於是就造成了許多莫名其妙的現象,舉個常見的例子,家中有人過世了,大家很難過、想哭,這時候就一定會有人說:不可以哭、不可以掉眼淚,否則……,於是大家被迫地要強忍住淚水;經過一段時間的喪禮籌備,大家的悲傷已經逐漸減少,不再想要哭泣了,可是在喪禮上卻又要花錢請來身穿白衣的“孝女白琴”,用她專業的號哭聲,要為喪禮增添強烈悲傷的氣氛!這不是非常怪異嗎?非常悲傷的時候不准掉淚,不是很悲傷的時候,又要假裝出很悲傷而大哭……,這不會讓人神經錯亂嗎?
講到這裡,N君插話說:「對耶,那時候我公公看到孩子有人難過得在哭,他也是嚴厲地命令孩子不准哭,只能用說的!」
我說:「這也沒什麼奇怪,阿公不知道該如何處理悲傷,原因是他的爸媽、他的老師也不知道如何處理,都沒有教導過他;阿公不會處理,所以也不可能教會他的下一代,於是錯誤的方式就這樣一代傳一代,現在已經傳到了妳的下一代了。家裡的大人,一方面不敢、不能把悲傷或難過的情緒表現出來,另一方面卻又希望孩子能知道大人都很悲傷、很難過,於是能夠很識大體地肅靜、不要玩樂……,這又是一件矛盾的事!」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