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年12月中旬在「快樂門診」中,「妳到底會不會安慰人?」是當週某次協談一開始,案主A君餘怒未消地表示她被青春期的女兒嗆聲,而原音重現則是女兒嗆A君:「妳去了什麼『快樂門診』那麼多次、妳到底會不會安慰人?」
A君先是表示正值青春期的女兒很難搞,我則是請她說明事發經過。A君表示前個週末,女兒到學校參加一整天的社團活動。傍晚時分,A君開車去接女兒。上車後,女兒突然表示想要去修剪瀏海…,因為是假日,加上沒有事先預約,所以無法去找女兒原先熟悉的美髮師。
經過一番思索,A君想到住家附近有個家庭美髮店、打了電話確認對方有營業,於是A君徵得女兒同意就去到該店家。剪完瀏海回到車上,女兒先是面無表情不說話,過了幾秒鐘後竟放聲大哭……,A君關心地詢問怎麼回事?
女兒表示「瀏海剪得太短、醜死了,隔天去學校一定會被同學笑死……」
聽到這裡,A君直覺式地對女兒說:「不過就是瀏海剪得太短,沒有必要如此大哭呀…」
女兒繼續嚷著:「醜死了…,不要去學校見人…」
A君努力地想要安撫女兒,於是說出:「人長得漂亮就好了,瀏海沒那麼重要…」沒想到女兒更生氣地說出:「妳去了什麼『快樂門診』那麼多次、妳到底會不會安慰人?」
事情走到這裡,A君不知道還能說些什麼,於是就閉嘴沒說了……
聽過A君詳細的說明,我表示這不能責怪她,因為上述母女衝突的議題,確實是我還未教導過她的,因為過去幾次協談重點是放在夫妻衝突。
我先肯定、稱讚A君,因為她適時地「閉嘴不說話」,可以讓衝突不再升高,這符合我曾經跟她分享過的雅各書 1:19:【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
接著,我告訴A君,我相信每個人都是神所創造的,同時神也將兩種能力賜給人,一是「理性」的能力,它主要是用來處理「事情」;二是「感性」的能力,它主要是用來處理「心情」(情緒)。
當某甲遇到一件單純的「事情」時,他只要用「理性」的能力去處理即可;
當某乙遇到一件單純的「心情」時,例如朋友失戀找她療傷,她只要用「感性」的能力去處理(同理接納對方的負面情緒)即可。
不過,當人際間發生「事情 + 心情」時,大家就不熟悉如何處理了……,多數人(包括以前的我、此次的案主A君)會直覺式地想要用「理性」去解決,結果通常無效或失敗,雙方生氣、大聲說話、甚至口出惡言……,於是原先的「事情 + 心情」不僅沒有得到解決,反而節外生枝,造成更多問題……
該如何有效地處理「事情 + 心情」呢?
首先必須按照聖經雅各書 1:19:【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先【快快的聽】(仔細思考或觀察),才能完整地看懂某一件人際衝突中(A君女兒 vs 家庭美髮師),包含兩個部分:
第一部份(如同考卷的正面有一道題目、配分50分)是大家都看得見、都不會忽略的「事情」(例如修剪瀏海)……;
第二部份(如同考卷的背面也有一道題目、配分50分)則是大家用肉眼看不見、很容易就會忽略的「心情」(失望、生氣、怕被嘲笑)……
如果我們只用「理性」去處理,結果一定不理想,等同考試時只寫了正面的一道題目,最多能得到50分,而50分在現行教育體制下是「不及格」的!
不管是媒體上的新聞或是自己的經驗,大家會發現「當人情緒高漲時,理智是派不上用場的……」,所以當人們想要有效地處理「事情 + 心情」時,正確的步驟是「先處理『心情』」,此時聖經在歌林多前書13:4—8 “愛的真諦”提供了最佳的SOP:【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魯莽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
我告訴A君,「恆久忍耐又有恩慈」的具體作法就是「用接納的態度容許女兒發洩情緒」,而非試圖用「理性」試圖去壓抑女兒的「情緒」;
為了幫助A君更明白「容許」一詞的奧秘,我用主婦們常用的壓力鍋做為說明:越不容許對方有負面情緒等同是對瓦斯爐上的鍋子不斷加壓(結果請網友自行推論…),容許對方有情緒等同是將鍋蓋打開、讓鍋子裡的壓力降低……
如果A君想要再多做一點,那麼她可以按照雅各書 5:12:【你們說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試圖將女兒的情緒「說出來」,例如對女兒說出:「瀏海剪得太短,妳一定覺得『失望、生氣、怕被嘲笑……』」,如此一來,女兒就會感受到來自母親的「同理、接納」。
按照人性,當某甲接收到來自某乙的「同理、接納」,某甲就會感受到某乙的「愛」(關心、愛護…),而在上述「愛的真諦」中,天父上帝賜下一個應許,那就是「Love never fails」,也就是「愛一定會成功」,一定會有美好的事發生,換句話說,A君女兒的負面情緒會逐漸消退,而不會將心思意念都集中在頭髮上面!
談到這裡,A君表示明白了,她還進一步看懂一個現象,那就是當A君自己生氣、不高興、有情緒時,先生通常會用「理性」分析、告訴她「應該這樣、不該那樣……」,結果是她不僅沒收到安慰,心裡還更生氣!
沒想到當女兒生氣、不高興、有情緒時,她竟然同樣地想要用「理性」告訴女兒「應該這樣、不該那樣……」!
我拍手肯定稱讚A君能夠舉一反三,於是我進一步教導她,未來當她生氣、不高興、有情緒時,可以主動告訴先生:「我現在負面情緒湧上來,我需要時間做調適,如果你關心(愛護)我,請不必說什麼(提供什麼意見)而是給我一點時間(或陪伴我),於是我會感受到你對我的「愛」(關心)。」至於先生願不願意,就給予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