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年3月中旬,我接受了某讀書會的邀請,做了一場討論善終的演講。結束後,主辦人W君跟我提到另一個議題,是”如何跟孩子談死亡”!我笑著回答說:「這是個很困難的議題,不過我倒是有些心得,先講結論好了,那就是跟孩子談論死亡這個抽象的議題之前,必須先討論”分離”。為什麼呢?
第一個理由是,因為死亡就是一種極至的分離,如果我們連一般的分離都還弄不清楚,都還不會處理,就要要直接討論”極至的分離”,那真是太困難了!這就像是要一個平常人,突然明天就要去參加馬拉松賽跑,結果應該是很不好。雖然我沒有參加過任何一場馬拉松,不過我知道參賽者通常是平常就在練習,可能先參加5K項目,再來是10K,然後是半馬,最後才是全馬!我們也可以運用類似的模式,來討論”分離”的問題,逐步練習後,最後才來看”極至的分離”(死亡)。
第二個理由是,因為孩子的生命經驗有限,抽象思考的能力也有限,如果要直接談論”死亡”,其實是不切實際的。不過,孩子對於”分離”倒是很能夠體會,因為那是他從小一定會面臨的事,尤其是跟父母的分離。我再說一次,”死亡”就是一種極至的”分離”,如果我們能協助孩子正確地面對分離,那麼也就比較容易能協助他們面對死亡了。
面對分離,有些孩子可能一下子就適應了,有些孩子則是很困難,我先分享幾個真實的案例,第一個是發生在我餐廳同事P君家裡老二的故事:
105年7月某一天吃過員工餐後,我和外場的P君聊到孩子們暑假的狀況,P君說:我們家老二從小就問題多,特別讓我操心。我問她是什麼意思呢?她說:他五歲時第一天去上幼稚園,結果上到十點多,他竟然拎著自己的小背包,沒有跟任何人講,就自行離開幼稚園。
剛開始,學校老師沒發現,於是他一個人走了好幾百公尺,回到家按門鈴。當時我在市場工作,我先生也不在家,於是他走到家裡附近的一家金飾店,跟我們平常熟識的老闆說他找不到媽媽,還說:「媽媽不幫我開門,媽媽不要我了!」
老闆於是熱心地幫他打電話到我家,當然還是沒人接,老闆也不知道該怎麼辦?這時候,幼稚園的老師發現我兒子不見了,急著打電話給我,我才知道事情嚴重,於是放下工作,就在家裡到幼稚園的路徑上,來回到處找。後來金飾店的老闆也帶他出來找我,我才找到他。他一看到我,就立刻大哭……。
後來,我應著幼稚園老師的要求,答應去學校陪他讀三天。前兩天我在的時候他都OK,到了第三天中午,老師可能是覺得他應該適應了,於是示意要我先離開,沒想到他當天回家後,很生氣的指責我說:「媽媽,妳欺騙我!」
還有一次,我在學校陪他,他很OK,可是當我跟他說媽媽要去市場工作了,他又大哭。老師故意當著我的面打他,意思是強迫他不要再想著要依靠媽媽,可是也沒用。我看到他雖然被老師打,流了許多眼淚,可是他的眼睛裡卻是帶著笑意的,因為他知道當時有媽媽陪著他。
又有一次,他也是上課上到一半想要找媽媽,不過老師不理他,結果他竟然用拳頭捶打教室的牆壁!
後來還有好幾次,他在幼稚園出狀況,大聲哭鬧著說要找媽媽,不想要上幼稚園……,學校老師屢次打電話給我,我不得不放下工作去接他……。更離譜的是,後來學校老師竟然跟我說:「妳兒子之所以沒有辦法在學校好好上學,最大的原因就是妳太常去學校!」
我曾經半恐嚇地跟他說:如果你不去上學,爸爸媽媽會被警察抓走喔!結果他說:沒關係,如果要抓就抓他去關!我也曾經哄他說:哥哥也有去上幼稚園喔,你也要乖乖上學。沒想到他回答我說:去幼稚園還不是都在玩,那我在家裡玩,或是跟媽媽去市場玩就好了,我不要去幼稚園。
後來,我終於受不了了,想說幼稚園不讀就不讀,應該沒什麼關係,於是就沒讓他去了。不過,我妹妹很關心我,不僅資助了我一筆錢,還跟我說:妳原先讓他讀的幼稚園是公立的,老師比較不敢負責任,如果妳把他轉到私立的,狀況一定會改善。於是我照著做了,私立的老師跟公立的,果然完全不同,她們希望我無論如何都不要出面,都不要管,不管我兒子在學校怎麼哭鬧、要找媽媽,叫我都不要出面、都不要到學校去……。
我不知道究竟那一種做法才對,不過我永遠記得,我們家老二在讀幼稚園的那幾年,臉上從未出現過笑容!就算他後來乖乖坐在學校裡,眼神卻是放空的,根本就不看老師和黑板!
………………
聽完P君的故事,我心想:好可憐的孩子,只不過是不想跟媽媽分開,結果卻引起這麼多問題。我還想到,這孩子以後很可能會有相當強烈的分離焦慮。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