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聽到上述L君的一番話,我的臉上出現三條以上的線,心裡的OS是:「外籍助理L君可能從未學過(或是從未被教導過),何謂「尊重別人」(做事的方式)!」我聯想到,網路上有一篇文章「被尊重的孩子,才能懂尊重」,作者是Jaguar小姐,內容摘要是:
某一天J君送女兒去幼兒園時,遇到朋友也送她兒子來上學。小男孩一臉不開心,悶悶不樂地,哭著不想讓媽媽離開……,J君問:「你不是很喜歡來學校玩嗎?今天怎麼了?」男孩的媽媽不好意思地解釋:「因為剛剛出門前,爸爸直接把電視關掉,所以他很不高興。」
隔天,朋友帶小男孩來家裡玩。晚飯後,J君讓女兒跟小男孩到客廳一起看恐龍火車DVD。過了一會兒,突然聽到電視聲消失,小男孩跑出來找媽媽說話,女兒後來也跟出來。朋友離開後,J君回到客廳發現電視被關起來了,J君問女兒:「是妳把電視關掉的嗎?」女兒搖頭說不是,是小男孩關的。J君再問:「為什麼關起來呢?你們不想看嗎?」女兒沒說話,J君再問:「那他有問妳想不想繼續看?還是他自己關起來了?」女兒說:「他自己關起來了。」……
大家只要隨便一想,就會知道類似的場景,其實常常在生活中發生。
大人們認為孩子叫半天也叫不動,最快的方法就是直接關掉電視或搶走他手上的玩具或書本;
大人們認為孩子應該要分享,於是隨意拿走孩子心愛的玩具送給大家;
大人們認為孩子應該勇敢,即使剛到陌生環境被迫離開家人也不准哭;
大人們認為孩子甚麼都不懂,叫他別說話就別說話;
大人們認為孩子不知好壞,要他學這個就學這個唸什麼就唸什麼,不准有意見。
我們的文化裡沒有尊重,無論是動物或是人,都必須屈服於權威之下,只要是弱小的,就必須被迫服從,誰有力量,誰就能一手掌控。
從小不被尊重的小孩,在長大後,通常會下意識地複製小時候的經驗;也就是說,從小就不被尊重,自然不懂甚麼叫尊重。
尊重,是一種文化的學習。曾經被尊重過的孩子,才能懂得尊重為何物……
………………
上面的內容寫得真好,作者提醒做父母的人,應該要學習從各方面尊重孩子,才能教導孩子學會「尊重別人」。雖然餐廳裡的外籍助理L君並非我的子女,不過我相信人是上帝創造的,人性有著許多共通點,同時聖經在路加福音6:31寫道:【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講得白話一點,就是角色互換便知道該如何做,於是我打算找機會照著去做。
幾個月前,廚師們煮出來的蛤蠣湯經常有沙子,造成顧客抱怨。可能的原因有很多,同事們努力地提出各種解決辦法,其中一位有數十年廚藝經驗的U廚師表示,買回來的蛤蠣應該要置入鐵製或不銹鋼製的容器裡,沙子就會吐得很乾淨!於是我Google了一下,確實有此一說,不過我知道清洗蛤蠣是外籍助理L君的例行工作,而她的習慣是用塑膠桶讓蛤蠣吐沙。
經過一番思考,我不希望L君覺得被別人強迫而更改做事方法,也就是我希望讓L君能感受到其他人對她的「尊重」,於是我找了一天,趁著老闆娘採購了一批蛤蠣,我公開地做了個實驗,先將20顆蛤蠣置入一個塑膠盆當作對照組,再將20顆蛤蠣置入一個不銹鋼盆當作實驗組,兩盆都加入摻有食鹽的水並蓋過蛤蠣,靜置兩小時。兩小時後,我請內場領班A大廚公正地檢視,結果是兩盆並沒有顯著的差異(吐沙的量差不多)。對於上述結果,U廚師和外籍助理L君都有看到,於是我宣布「不必更動L君目前清洗蛤蠣的習慣!」
………………
場景拉回來L君用新方法清洗廚餘蓋的隔天,在吃員工餐前我當著大家的面稱讚她,能夠想出更有效的方法來做事;
接下來,我提醒她「如果能將廚餘蓋弄乾淨,每個人做事都可以有自己習慣的方式,我們應該加以『尊重』,不要強迫別人一定要照著做!」
再下來,我特別提到上述「蛤蠣事件」,我對L君表示,我之所以要公開做實驗,表面上是要找出最有效的方法,不過更深層的動機是尊重她(讓她感到被尊重),不要讓她覺得別人可以毫無理由或隨意地更動她的習慣或做事方式……。
同樣的道理,我也提醒L君,應該學習多去尊重其他同事做事的方法,不要私底下數落、抱怨同事。實際上的道理很簡單,那就是「角色互換便知道該如何做」。
雖然中文並非外籍助理L君的母語,不過我從她平和的臉上表情可以看出來,她應該有把我一番【帶著愛心的誠實話】聽進去,我覺得很高興。我希望她因為被尊重過,所以懂得尊重別人!
以上就是我『如何教導一個人「尊重別人」?』的實際經驗,提供網友們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