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不聽話?!

分享這篇文章:

111年5月上旬在「快樂門診」中,案主A君日前來求診的原因是容易爆怒、不懂得如何教小孩… 。當天A君一進診間,立刻向我出示手機上的兩段影片,內容大致上是早上A君要載女兒出門去上幼稚園前,他不斷地催促女兒 「快一點、趕快穿外套、戴口罩、穿鞋子…」,不過女兒不願照著去做…,A君越講越大聲、女兒蹲在地上開始哭泣…,A君繼續發出強硬的指令要女兒去做,女兒乾脆坐在牆邊一邊哭一邊問A君為何不去坐著滑手機?A君生氣地回答:「我今天沒有要滑手機,你趕快…」

 

看過影片,我立刻看懂了A君的困境,於是我用「冰山的圖示」提醒他,他跟女兒之間類似的衝突經常發生,場面很激烈、家人都看得到,這就像是「冰山的一角」,如果想要直接處理它,結果將會是「今天處理了明天再發生、後天處理了大後天再發生」……,所以我建議A君,按照聖經雅各書 1:19的教導

:【你們要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先弄懂「冰山的主體」長什麼樣子,再來做通盤的考量。

理性與感性

首先,我用「理性>>>事情,感性>>>心情」的圖示對A君說明,人是天父上帝創造的,祂賜給人兩種能力,分別是「理性的能力」跟「感性的能力」,前者用來處理「事情」,後者用來處理「心情」。

 

一般而言,男人「理性的能力」強過「感性的能力」、女人則是「感性的能力」強過「理性的能力」,這除了是男、女天生有別之外,後天環境的影響更是顯著。

就我的觀察,在社會上(不管是東方還是西方),一個男人的「人性」從小就被「扭曲」、被要求「不可以哭、凡事要靠自己、打落牙齒和血吞……」,長久下來,一個男人「理性的能力」越來越強大(在職場上表現得很優秀),同時「感性的能力」越來越萎縮了(就像是清朝時期女人裹小腳),結果就是在家庭或在親密關係中處處碰壁,正如A君跟女兒之間的衝突。

 

為了幫助A君更容易明白,我特地舉「太陽已經下山,遊戲場的小孩玩到不想回家」為例,做父親的通常是直接下命令、吩咐孩子該回家了,這時候孩子很容易「抗拒」,接下來做父親的用言語或行為施展出高壓手段、想要直接處理「事情」,孩子最後可能會屈服,不過親子關係必定留下陰影!

同樣的場景,母親的處理方式會很不一樣,她會看懂(關照)到孩子的「心情」(玩得正高興、跟玩伴互動熱烈…),於是她「多給孩子5分鐘去玩、提醒孩子『還剩2分鐘』、吩咐孩子『跟玩伴說再見、明天(或約好某一天)再一起完』……」,結果會很不一樣,孩子容易接受,親子關係維持良好。

 

談到這裡,A君點頭同意,同時表示:「這確實是從小父母跟老師都沒教他的課題!」

溝通四步驟

接下來,我教導A君認識「溝通4步驟」分別是「傾聽(了解)」、「同理(接納)」、「引導(指引)」、「成長(改變)」;如果我們想要解決一件看得見的事情,必須依靠理性的言語和行為,不過大家會發現,人並不是機器人,軟體和硬體可以區分得很清楚;相反地,人們的理性與感性、理智和情緒,通常是糾纏在一起的,無法清楚區分的。

面對這樣的糾纏,我們到底該如何做,才能兩者兼顧、解決問題呢?我相信人是上帝創造的,而聖經就是人類一切問題的說明書,所以針對這個問題,最適當的解決方式就是運用聖經在雅各書 1:19的教導:【你們各人要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這句經文告訴我們一個秘訣,那就是我們可以依照【快快的聽,慢慢的說】這八個字,先處理對方的”心情(情緒)”,也就是先紮實地走完第一、二步(傾聽、了解、同理、接納),然後才能進到真正能夠解決現實問題的第三、四步。

換句話說,「心情」和「事情」都很重要,不過當兩者糾纏在一起的時候,我們必須依照聖經的教導,先處理「心情」的部分,等心情平穩了,對方的理性(理智)才能恢復,才能發揮正常的功能,接下來才可能解決那些看得見的「事情」。

 

再看一次「太陽已經下山,遊戲場的小孩玩到不想回家」的例子,母親的作法就是先紮實地走完第一、二步(傾聽、了解、同理、接納),接下來孩子願意聽從母親的「引導」,最終就是「事情」完成了(孩子願意回家)!

 

我提醒A君,如果他願意「快快的聽」(認真思考女兒當下的「心情」),可能發現下列原因:沒睡飽、不想上學(同儕關係不佳、師生關係不良、作業沒寫完…)、不喜歡戴口罩、鞋子不合腳穿了不舒服、外套不合身被同學嘲笑……;上面所列項目,才是「冰山的主體」(真正的原因),如果A君弄懂了,女兒拖延上學的問題才可能得到真正的解決!

 

我繼續說明,如果A君願意「快快的聽」(認真思考女兒當下的「心情」),那麼他就是在實踐聖經「愛的真諦」當中的【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沒想到A君立即表示他聽過「愛的真諦」也會哼唱!

 

我除了表示高興,也提醒A君,「愛的真諦」不僅可以唱出來,更可以拿來「實踐」(操練),結果必定是美好的,因為該段經文的最後一句是【Love never fails】(愛是永不止息)。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