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想起,前幾個月,有一次內場忙著出菜時,Q君正好站在外場的出菜口,B大廚把菜炒好了,發現外場的Q君沒有立刻、馬上進來端菜,於是他說:「Q君,妳站在那裡是不是在“站壁”(台語發音,意思是阻街女郎站著拉客)?」Q君聽了當場變臉,立刻回說:「你已經結婚了,如果有人用這兩個字形容你太太,你會做何感想呢?」後來Q君向小老闆N君告狀,N君也覺得B大廚的說話很不對。如果從來一次,B大廚說:「菜炒好了,Q君你趕快來端出去給客人!」那麼,就不會有後續的衝突了。
我還想起A大廚曾經跟我說過,有一次廚房裡忙翻天,他一直努力炒菜,全身流汗連內褲都濕透了,好不容易喘口氣,當時的大老闆M君竟然跟他說:「你是不是老了,炒菜功力退步了。」聽了這樣的話,A大廚氣炸了,只不過是因為要賺點薪水、混口飯吃,因此用力忍了下來。如果重來一次,M君對A大廚說:「外場客人等得不耐煩了,希望內場出菜可以快一點。」這樣說話,給人的感受是不是差很多呢!
我還記起來,一年半以前我剛到餐廳擔任高年級實習生時,經常面對的是:「阿信,芹菜切這麼短,是誰叫你這樣切的?」、「阿信,配料的牛肉抓那麼多,牛肉是不用錢嗎?」……如果重來一次,師傅們對我說:「芹菜切那樣太短了,它最好是跟”客家小炒”裡其祂的配料,例如豆乾切片的長度一致,整體才會好看。」「配料的牛肉份量必須符合內場的標準,小份的是4兩,大份的是6兩,這樣食材成本才能控管。」同樣是在溝通、同樣是在教導或說明,不過兩者給人的感受真是有極大的差別!
最後,我對著小老闆N君還有其他同事說:「一個人如果想要用“冷嘲熱諷、拐彎抹角、罵人不帶髒字……”的方式來說話,那根本不必學習,我們每個人都會,外籍助理L君也會,而且一個比一個厲害,如果不相信,我現在就示範給大家看!不過如果我們想要使用最simple and effective的溝通模式,也就是【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的聖經法則,那麼我們就要不斷練習,包括我個人在內。
如果我們願意照著聖經的法則而行,我們才能在職場裡每天都過得很快樂,就像是在高速公路上開得平穩舒適。相反地,如果我們繼續違反聖經的教導,於是在職場裡的每一天都過得勞苦愁煩,每天都氣得半死或是被氣得半死,套一句時下網路流行語言,其實只是“剛好而已”!」
小老闆N君召集大家講話的隔天早上,餐廳進了很多菜,我先花了二十分鐘切好酸菜片後,開始切花枝。到了大家快要吃員工餐前,我手頭上的花枝還剩下五、六個花枝頭部還未切割,負責砧板的C大廚看到我工作還沒做完,於是很好心地把那些花枝頭拿去他的砧板上幫忙切。幾分鐘後,我把花枝的身體都切好了,C大廚把他切好的頭部拿給我,接著我就把兩者混在一起,用手弄勻,目的是讓客人不會整盤花枝只吃到頭部或是鬚鬚。當我在用手攪拌時,我摸到許多硬硬的東西,挑起來一看,是一些花枝頭部的軟骨。如果是由我來做切割,我一定會把那些部份切掉,當天可能是C大廚太久沒有切花枝了,竟然沒有切掉,於是我面臨了一個困境,我只是個廚房裡的高年級實習生,我有資格說C大廚切得不好嗎?更何況他今天是好意來幫我忙,如果我還說他做得不好,是不是太不知感恩呢?不過如果我當作沒看見、不把那些硬塊挑出來,結果是客人吃得不舒服,那麼對餐廳的信譽豈不是不好嗎?真是兩難!
當我在思考時,看見內場領班A大廚走過身旁,於是我拿起那些硬塊,請教他是不是應該切掉?他給了我很肯定的答覆。
接下來,問題再度回到我身上,我究竟是要自己把那些硬塊挑起來,然後假裝沒事去面對C大廚?還是我應該跟C大廚說:「你的花枝切得很不好呢!」真是兩難,前者太鄉愿,會讓他不知道什麼是正確的花枝頭部切割,而後者則是會立刻得罪人,讓我變黑臉,怎麼辦呢???
還好我想到聖經的教導【你們說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以及它所衍生出來的”實話實說、就事論事”(該感謝對方就開口感謝,該說明花枝頭部的軟骨應該挑掉就說應該挑掉……)的法則,於是我把花枝片全部分裝進冷凍庫之後,拿著砧板、刀子、抹布和剛剛那些被我挑掉的花枝軟骨,走到C大廚面前,我說:「剛剛你幫我切割一堆花枝頭部,我很謝謝你,不過在花枝頭部和身體混勻後,我把這些硬硬的軟骨給挑出來了。」只見C大廚伸出手,摸了那些軟骨一下,沒說什麼,臉上也沒有什麼表情,不過我覺得很平安,因為我照著聖經法則去溝通,該感謝的感謝,該說明的說明,至於C大廚心裡會怎麼想,那就不是我該負責的了,因為那是他的自由意志所管轄的範疇!
以上的結論是,聖經的教導,解決了我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