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的文字,代表我對「報喜不報憂」有了更深的認識,不過我從中還想到了另一個議題,那就是「擔心」。人們會「報喜不報憂」,原因多半是不想讓對方「擔心(擔憂)」,那麼後者到底是什麼樣的心理呢?於是我上網孤狗,隨便就找到兩個例句:
Q:I worry about you. 和 I am worried about you. 這兩句的意思一樣嗎? 含意有沒有不同呢?
A: 雖然這兩句的結構不同,I worry about you. 中的 worry 為不及物動詞,而 I am worried about you. 中的 worried 為分詞形容詞,但它們的意思幾無不同,皆為「我擔心你」或「我為你擔憂」;此外,它們的文法都正確。
然而,它們的含意並不相同。I worry about you. 是一般性或普遍性的陳述,是指說話者一直以來或大多數時間都為此人擔憂,是一種長期或持久性的擔憂,而 I am worried about you. 則有一項「現在」的元素存在,表示說話者對說話當時所見所聞或最近所發生的某一特殊情況的憂慮、擔心。為了讓讀者瞭解它們之間的語意差異,茲將這兩句加以延伸如下:
I worry about you because I’m your mother. (我擔心你,因為我是你母親)
I’m worried about you; you’re looking very thin. (我為你擔憂;你看起來好瘦哦)
母親向來都為子女操心,所以在第 1 句中,母親為子女擔憂是一種普遍性的情況,不是特殊情況。第 2 句為特殊情況,因為你平常可能體重很正常,但此時此景你看起來瘦巴巴的,所以我為你擔心。
看到這裡,網友心裡可能會想:「拜託,不用再咬文嚼字了吧!某甲會「擔心(擔憂)」某乙,當然是某甲關心(愛護)某乙,換句話說,某甲一定是「愛」某乙,才會「擔心(擔憂)」某乙呀!」
沒錯,我也是這樣想,可見得人性是共通的。
如果「擔心(擔憂)」是一種「愛」的表現,那麼愛的定義到底是什麼呢?我相信人是上帝創造的,而聖經就是人類一切問題的說明書,所以針對這個問題,最清楚的說明就是聖經歌林多前書13:4—8 “愛的真諦”:【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驕傲),不做害羞的事(不做魯莽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自私),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
以前的我知道,當某甲的言行,違背我的教導、不符合我的期待,甚至於是違反聖經的教導時,我如果想要繼續跟對方溝通、繼續維持兩人之間的關係,那麼我就必須「忍耐」,如果我是用「恩慈 Kind」的態度來忍耐,那麼我就是符合了「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於是我就一腳跨進了「愛的真諦」的門檻。
現在,我更進一步地明白,當我知道我所關心的某乙發生了不幸的事,或是生病了,我會「擔心(擔憂)」,雖然我旣無法改變已經發生的事實,也無法代替某乙承受疾病所帶來的不便或痛苦,這時候我唯一能做的、該做的,就是按照雅各書 5:12的教導:【你們說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以及它所衍生出來的”實話實說、就事論事” 的法則(關心對方,就說關心對方)、(願意幫忙或幫得上忙,就說出來)、(幫不上忙,就說幫不上忙)……,
接下來是「忍耐」(對方的現況),如果我也是用「恩慈 Kind」的態度來忍耐,那麼我也就符合「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的含意,於是我也就一腳跨進了「愛的真諦」的門檻。
這樣的推論,當然是符合人性的,因為大家都知道,我們一定是「愛」某個人,才會「擔心(擔憂)」對方呀!
………………
聽完上述說明,H君點頭同意,於是我加碼提醒她,還可以跟媽媽分享她來快樂門診所學到的許多心得,例如我教導她用來自天父上帝、「五兩黃金條塊」的眼光來重新看待自己貧困、被瞧不起的童年……,不過她表示媽媽是拜佛的,跟我們目前談論的基督信仰不同!
我表示,每個人都擁有「自由意志」,H君可以決定要不要講,媽媽可以決定要不要聽……,如果媽媽拒絕聽,她就不要繼續講。
一週後,H君傳來:「最近回媽媽家常跟媽媽分享每天學到的新智慧,媽媽聽了很開心!我說過去的苦難成就了自己凡事認真的態度,沒有嚴峻的生活經驗,不會衍生今日的愛心,果實什麼時後會成熟,由上帝安排。我還認同媽媽過去的辛苦也釋放自己對媽媽不捨的感情。同樣地,回家後也分享給女兒。孩子看到我與外婆的和解非常贊同。謝謝韋醫師的指引,讓我和我最愛的家人一同領受全新的生活。」
我回覆:「看到妳的大轉變,我很高興,無法用言語形容!哥林多後書5:17說: 【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 這句經文應驗在妳身上,恭喜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