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年6月下旬某一天早上吃過員工餐後,大家都在休息,我則是坐在餐廳尾端的角落上,一字一字地打著要po在臉書的文章。突然聽到一位媽媽級的同事H君拍了一下A大廚的肩膀,然後說:如果是我兒子在家坐成這樣,我一定會唸他!
我覺得不太尋常,於是走近她們旁邊,好奇地問:妳們是在說什麼,可以再說一遍給我聽嗎?我一邊看到A大廚歪坐在椅子上,右腳彎著,左腳伸的直直的,手上拿著手機在玩;一邊聽著H君說:我是說,在家裡如果我看到我兒子坐成這樣,我會唸他”坐沒坐相”之類的話。
講到這裡,H君自覺好像說錯話了,因為A大廚不僅是最資深的員工,年紀也有五十歲了,怎麼會被拿去跟自己讀國中的兒子相提並論呢?更何況,A大廚那樣坐著,也沒有礙著別人呀,為什麼會讓H君介意呢?於是H君很快地轉移焦點說:餐廳就像是A大廚的第二個家,如果他覺得很自在、很放鬆,這樣坐應該很OK。此時,我看到A大廚一副很無辜的表情,彷彿是說:我什麼都沒說、都沒做,怎麼會被牽扯進去呢???
說完剛剛的話,H君轉向我,有點懊惱地說:我在家裡唸我兒子不要這樣坐,可是如果有一天他來餐廳卻看到大廚們這樣坐,他一定會不服氣……;唉,算了算了,我還是不要管他好了!
說完這些話,H君用疑惑的眼神看著我,我不假思索地立刻說:妳不可以這麼負面,因為聖經在箴言22:6說:【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妳是他的父母,當然應該教導他。
H君立刻回說:可是現實的情況是我教他的觀念,跟他在日常生活環境中所看到、所聽到的不一樣,他一定會不服氣,而我也沒有能力告訴他為什麼!我察覺到H君有很深的無力感和大大的疑惑,於是我鼓勵她說:教還是要教,如果遇到類似的場景,妳就跟他說:你還沒有滿十八歲,法律上還不具有完全的行為能力,所以媽媽必須把媽媽認為是對的觀念教導你,等有一天你成人了,你再運用你的自由意志去決定要怎麼做。就像是抽煙,法律規定商店不可以把煙賣給未成年人,等你超過十八歲,會看到很多身邊的人都在吸煙,但是吸煙畢竟會危害健康,所以媽媽當然會希望你以後也不要養成吸煙的習慣。話講到這裡,換我有點尷尬了,因為A大廚仍舊坐在我們身邊,應該有聽到我說的話,而他有抽煙的習慣!
就在這令人尷尬的氣氛中,突然有客人上門,於是大家立刻各就各位。我趁著配菜的空檔,繼續思考剛剛的談話,總覺得不太對勁,心裡有一個聲音問我說:你確定”在家裡的坐姿”是問題的核心嗎?
突然間我明白了,於是我趁著出完菜的空檔,找來H君並跟她說:剛剛我的話說得太快了,違背了雅各書 1:19的教導:【你們各人要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我沒有快快地、很認真地聽,就急著回你的話,果然就弄錯焦點了!
H君有點疑惑地看著我,於是我說:妳剛剛提到妳認為餐廳就像是A大廚的第二個家,如果他覺得很自在、很放鬆,這樣坐應該很OK。同樣的道理,妳兒子在家裡覺得很自在、很放鬆地那樣坐,妳為什麼會有意見呢?
我這麼一問,H君也傻眼了,我繼續說:其實真正的問題是你會”額外”擔心你兒子,在學校、同學家或是公眾場合(例如公車、捷運……)做出同樣的坐姿,以至於讓別人對他有負面的評價和看法。我這樣說對嗎?
H君豁然開朗地說:對,就是這樣!
我說:如果是這樣,那就好辦了,妳只要依照雅各書 5:12所教導:【你們說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的法則,把妳真正擔心的事說出來,實際做一遍就是用公開討論問題的語氣說:弟弟,你剛剛做完功課,現在很舒服、很放鬆地歪坐在沙發上是OK的,可是媽媽會擔心你在學校、同學家或是公眾場合(例如公車、捷運……)可能會做出同樣的坐姿,以至於讓別人對你有負面的評價和看法,這是媽媽不樂於見到的,因為媽媽很愛你。弟弟,你可以告訴媽媽你的看法嗎?
如果他說:媽媽妳不用擔心(操心),我只會在家裡這樣坐,出了門就不會了。那麼所有的問題就都不見了,所有的擔心都不必了。
如果他說:我在家裡這樣坐,出門在外也會這樣!!!你就依據先前提過【用愛心說誠實話】的溝通法則,跟他說:弟弟,謝謝你願意跟媽媽分享你的看法,不過媽媽因為愛你的緣故,所以要提醒你,坐姿是一個人外表的一部份,就像是一個人穿衣服,你在家穿著短褲汗衫跑來跑去,或是在游泳池只穿著一件泳褲那都OK,但如果你穿著短褲汗衫去學校,或是走在街上只穿著一件泳褲,那就不恰當。你已經升上國中了,媽媽希望你能知道在不同的場合,該有不同的行為(包括穿衣服或是坐姿)。
當我講到這裡,H君笑著說:我兒子不會那麼離譜,他不會那樣硬ㄠ的啦!我也笑著說:那問題不就結了!
H君接著說:整個看起來,問題是出在我這個媽媽身上,而不是在我兒子身上囉!!!我一邊說:Yes,一邊想:今天的A大廚真是無辜,被我們兩個牽扯進來兩次!
聖經在以弗所書6:4說:【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這裡的父親二字,當然是包括父母,千萬不要硬ㄠ成做母親的就可以惹兒女的氣。拉回今天的場景,如果H君沒有明白這些溝通法則,回家後真的對著剛剛做完功課,現在很舒服、很放鬆地歪坐在沙發上的兒子說:不要這樣坐,坐沒坐相……。你猜讀國中的兒子心裡的OS會是什麼?很可能是「靠(有夠倒楣),我是招誰惹誰了,剛做完一大堆功課,好不容易才坐下來看一下電視休息一下,就要被這樣碎唸,妳一定是看我不順眼……。」如果類似的場景多發生幾次,親子關係一定會陷入冰點,甚至變成仇人……,於是爸媽理直氣壯地將責任歸諸於”青少年的叛逆/叛逆的青少年”,其實真相是”作父母親的惹兒女的氣” x N次。
本文的結論是,良好的溝通真的很重要,每個人都應該要學習,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