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年6月下旬在快樂門診,某天協談結束前,我對婚姻觸礁的案主U君說:「前幾天妳當面跟先生吵架、他一言妳一語……,我拍拍手、肯定稱讚你!」接下來,U君帶著有點尷尬的微笑(彷彿是她明白了許多事…)離開了。
上面這一幕實在是太奇怪了,如果我沒有詳細說明,網友應該會懷疑韋醫師是不是腦袋壞掉了、竟然鼓勵夫妻吵架!其實不然,以下是我的說明。
U君跟先生已經分居一段時間,最近因為女兒在學校發生意外,先生強勢地要求學校該如何如何,U君覺得沒必要把事情鬧大,於是跟先生約了見面商量。
兩人談及舊事、一言不合,接著發生激烈爭吵。先生憤而離席,U君則回到婆家,把過去一切的委屈,包括先生跟她斤斤計較孩子的費用該誰出卻花大錢買名車自己開、先生屢次嫖妓上酒店交女友卻對公婆詆毀她跟客戶有曖昧關係……,全盤對婆婆托出……
聽到這裡,我再度教導U君認識「自由意志」,幫助她看懂,原來她幾十年來習慣「凡事為別人設想」(不想讓婆婆知道先生的種種不是),如果誤用就成了「凡事委曲求全」,表面上好像大家關係和諧,實際上卻是種下惡果,讓對方分不清是非對錯,於是就容易一錯再錯、變本加厲。
協談至此,U君想起自己從小就很希望大家都很喜歡她、從小就被父母期待要為弟妹著想、母親曾說過U君跟她一模一樣都是「好好小姐」……
我告訴U君,上述林林種種的過程最終就是壓抑了她的「自由意志」,也就是數十年過去了,別人的「自由意志」長成一棵大樹,而U君的「自由意志」仍舊像是棵小樹苗,於是我教導U君認識「如何鍛鍊自由意志」的SOP:
運用「自由意志」>> 做出某個決定 >> 產生某種結果 >> 自己為結果負責
未來,不管要不要離婚,如果能幫助U君建立完整的「自由意志」,那麼我會認同她的決定;即便是離婚,那也算是付上值得、有用的代價。
簡單來說,我鼓勵U君先不看先生或其他問題,自己先成為一個具有完整自由意志的『人』,再來談下一步!
寫到這裡,我聯想到幾年前寫過「被扭曲的人性—-男人篇」,大意是華人社會從小就要求男孩不可以哭……,長大以後,多數男人跟我一樣,「不知負面情緒為何物、不懂得如何表達它…」,於是就一律用天然人(本能式)的「生氣、憤怒」來排解負面情緒(包括悲傷、難過、無助、難堪、Hold不住、撐不下去、遭受背叛、失望…),結果是造成一次又一次的人際衝突(尤其是親密關係),甚至是釀成悲劇(媒體報導失業男子殺了孩子接著自殺)。
現在我更看懂了,原來「不被允許(鼓勵)公開地表達某些負面情緒」(尤其是憤怒、生氣),美其名是「凡事應該為別人設想」,竟然是許多女性的困境。
當「人性」遭到扭曲,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人性」就變得不完整,結果當然是勞苦愁煩、不快樂!
該怎麼辦呢?於是我鼓勵U君,先不必管面子、後果、甚至不必想到聖經的教導,而是先練習勇敢地表達「憤怒、生氣」……
這讓我聯想到馬可福音10:13-16:【有人帶著小孩子來見耶穌,要耶穌摸他們,門徒便責備那些人。耶穌看見就惱怒,對門徒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裏來,不要禁止他們;因為在上帝國的,正是這樣的人。我實在告訴你們,凡要承受上帝國的,若不像小孩子,斷不能進去。」於是抱著小孩子,給他們按手,為他們祝福。】
我想到的是,大人在說話(溝通)時,經常會因為「戴上面具不敢說真話、拉不下臉無法說抱歉…」,導致雙方有「溝」而沒有「通」。
小孩子跟大人不一樣,因為小孩講話(吵架)通常沒有在顧及什麼面子的,雖然場面不優雅、甚至難堪,不過雙方容易說出「真話」(真實的情緒、感受),這是溝通的「第一步」!
如果少了這「第一步」,那麼就算後來運用再多的「溝通技巧」,結果還是不良的,因為錯誤的命題必定導致不正確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