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是分組報告時間,目前從事保險業務的C君表示,在她心目中,「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意味著耶穌是她所倚靠的巨人,因此她會試圖將聖經的真理,應用在職場上……講到這裡,我插話:「可以舉個實例嗎?」她想了一下接著表示,在公司裡,他除了第一線服務客戶,還要負責招募新人,因為保險業的流動率很高,因此必須不斷找新人進來。
傳統上,大家都是去大專院校辦活動,宣傳保險業多麼好、多麼容易領高薪,以招來社會新鮮人……,不過C君認為,要從事保險業,必須要具備相關的特質,正如聖經在羅馬書12:6的教導:【我們要按照上帝給我們的恩惠,好好地運用不同的恩賜,做應該做的事。】
因此她的作法是去到學生聚會中,運用一些職場特質的心理測試,幫助準社會新鮮人認識自己的特質,也認清自己追求的目標以及渴望的事物;
奇妙的是,許多學生測試後發現,自己最渴望的,並非賺大錢,而是想要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能夠愛與被愛……,於是C君很自然地跟他們分享自己的基督信仰,告訴他們愛是從神而來……。
活動結束後,學生問C君:「你花時間教我們認識自己,不一定能順利招到人力,你為何要做這樣的事?」於是C君表明這就是一種「愛」……
聽到這裡,我覺得很感動,於是說:「我希望你能將上述過程發表在臉書上面…」,沒想到C君立刻回說:「可是,臉書上面,大家PO的內容都是吃吃、喝喝、到處遊玩……」我一聽,知道C君言下之意可能是「我PO的內容會有人想看嗎?」於是我當場問聚會的成員,結果每個人都舉手,表示上述內容是很棒的。
我還看出來,C君內心還有一種不為人知的感受,那就是「跟別人不一樣會讓她感到尷尬困窘!」於是我語重心長的表示,我們都是基督徒,受了洗得了救,死掉以後可以進天國,這是無庸置疑的,不過我們必須問,從得救到死亡之間的歲月,我們該做些什麼呢?是什麼事都不做而等著進天國嗎?當然不是,這段時間是每個基督徒「成聖」的過程,也就是基督徒常說的「分別為聖」!
哥林多後書6:17說:【你們務要從他們中間出來,與他們分別;不要沾不潔淨的物,我就收納你們。】馬太福音13:49:【世界的末了也要這樣。天使要出來,從義人中把惡人分別出來……】
於是我勉勵C君,天父上帝讓我們有機會成為基督徒,目的就是期待我們要活得跟別人「不一樣」,不僅是在家庭裡,更是在職場中。
如果別人看不出來有何不同,那麼我們就是「世俗化」(被同化)了,正如雅各書4:4:【你們這些人哪,豈不知與世俗為友就是與上帝為敵嗎?所以凡想要與世俗為友的,就是與上帝為敵了。】
我舉自己為例,二十多年前我來到新竹醫院工作,當時的醫療模式是早、中期的癌症病患大家都願意接受,不過當癌症進入末期時,病人就像人球般地被醫療院所推來推去……,於是我設立了專屬病房,那怕病人只剩幾個小時的生命,我跟我的團隊仍然願意收治(雖然很累);
以團契主席W君為例,前一陣子他順利升上了部定教授,接下來他並不是耀武揚威、看不起身旁其他升不上去的同事,而是願意主動協助他們,先看懂每個人已經擁有的資源、從已經有的基礎開始努力,結果是多位同事找到動力、願意開始……,這也是一種美好的「分別」。
另外我也提到,目前從事禮儀事業的C君曾經表示,殯葬業有個傳統的習慣,那就是「給介紹費」,意思是任何人(例如醫院裡的護士、工友…,社區裡的里長、鄰長…),將一位垂死或已經過世的個案通報某禮儀業者,就能拿到一筆「介紹費」,行情大約是二~三萬塊起跳……。大家都這樣做,因為沒有人介紹(通風報信),業者就沒有業務,當然就喝西北風!
C君創業時,他知道天父上帝絕對不喜歡「給介紹費」一事,因為羊毛出在羊身上,禮儀業者所給出的介紹費,一定會巧立各種名目,加倍地想要從喪家身上搾取出來…,而這就是傳統殯葬業給人的不良印象。
C君堅持按照聖經的教導去做「不給介紹費」,而是專注地用合理的利潤把喪禮給辦好、用聖經的教導安慰遺族……,不過現實的問題是,他活的下去嗎?
當時,C君遵循【死就死吧】的心態,它記載在聖經舊約以斯帖記4:16:【你當去招聚書珊城所有的猶大人,為我禁食三晝三夜,不吃不喝;我和我的宮女也要這樣禁食。然後我違例進去見王,我若死就死吧!】
結果是上帝用了許多奇妙的方式讓他接到個案,他不僅沒餓死,公司業務還蒸蒸日上,前一陣子所服務過的喪家數目已經超過1000位……
上述C君的故事,也是一種美好的「分別」。
最後,我勉勵保險業的C君,基督徒的使命是影響這個世界(的價值觀,包括臉書),而不是被這個世界(的價值觀,包括臉書)所同化(世俗化)……,所以當她在臉書上面PO出跟大家不一樣的內容時,就是在完成前述「分別為聖」的使命。
以上就是第16次聚會的部分實況,至於其他精彩的過程,就請有興趣的商場基督徒一起來親自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