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職場團契(17)(工作目標)(上)

分享這篇文章:

108年5月8日早上7:00,是「商業職場團契」第17次聚會的日子。主席W君安排了另一種討論模式,標題是「學習有意義的分享」:有意義的分享是建立人際網絡最深刻有效的方式,尤其在職場上,愈深刻的分享總是帶來愈多的機會。以謙卑請益的態度,聆聽他人的成功哲學,了解他們對於工作的信仰原則、目標、成就、人際網絡與經營技巧,以及在生活中的興趣與愛好,學習有意義的分享,創造他人對你的深刻印象,就是為自己的產品、服務、知識或經驗累積更多的機會,創造更多的商機。

上述主題包括一系列的討論題目,當天進行的是「工作目標」,討論內容是:「目標是指你想要達成或滿足自己,或工作上的目的或要求。協助他人達成目標,往往是與他人建立良好關係的最好方法,但是在了解或協助別人達成目標之前,你應該要先確定自己的目標。」

接下來是分組討論,我跟從事保險業的Z君、C君以及自行創業的K君同一組,後來從事人生教練(以諮商為基礎)的M君也加入。

K君首先表示,公司原先的目標是開發「自動導引醫療工作車」,已經有了很好的藍圖,不過實地訪查各醫療院所後,他發現醫院很難付出高價,去購買上述具有創新觀念的工作車給護理人員使用,因為該器材並非醫院裡的直接生財工具,因此就算立意良好,也很難被客戶認同,等於是叫好不叫座。

聽到這裡,我想起以前對K君的認識。他的公司先前在研發「自動導航病房護理車」以及「長期照護省力外骨骼」……,這類醫材主要是讓「護理人員」使用,好提升其工作效率並減輕負擔,其實並非目前醫療產業的主要風潮,因為除了不會直接提升業績(幫醫院多賺錢),也不會吸引大眾目光(新技術、新療法才會),不過K君卻重視它,背後的原因是他曾看過媽媽辛苦地照顧臥床的長輩超過十年,也曾經到某醫院親自接觸天天都必須搬動病人的看護,於是他對如何更省力、更有效率地照顧病人的工具產生興趣……。

K君這段背後的原因讓我很感動,因為他的眼光雖然異於潮流,不過卻是「師出有名」,於是我勉勵他,可以花點時間跟公司裡為數不多的員工,以及出資的股東分享上述原因(等同於公司的目標或異象);關於「異象」一詞,約伯記33:15-17:【人躺在床上沉睡的時候,上帝就用夢和夜間的異象,開通他們的耳朵,將當受的教訓印在他們心上,好叫人不從自己的謀算,不行驕傲的事……】

 

教會的講道常常提到「異象」一詞,一般會眾的領受常常是指「去到某個地區建立教會」、「對某一群人傳福音……」,我相信這都沒錯,不過我個人認為,對於絕大多數在職場上打拼的基督徒而言,每一天工作的目標都是「異象」的一部份,正如我的職業是醫師,不過上帝給我的「異象」是照顧癌症病患,所以後者就成為我個人的目標;

同樣地,同樣是設計3C產品,K君會特別關注上述器材,一定也是職場「異象」的一部份……,所以我鼓勵他分享,好讓所有員工跟股東都有同樣的看見,我相信絕對有助於目標的達成。

至於他提到實際上金錢的困境(產品太貴沒人買),我則是聯想到Z君所任職的保險公司創辦人John F. Dryden的故事。1873年,全球第一次的世界大蕭條爆發,成千上萬的工人失去工作,恐慌在每個人心裡滋長,整個美國陷入榮景破滅後低迷的氛圍;失業率和因為貧窮所造成的死亡率不斷攀升,尤其發生在新生嬰兒的身上,每個家庭都深刻感受到死神的威脅,勞工階層每日都在爭取最低限度的生存機會。

在過去,保險商品是富裕階層才買得起的奢侈品,不過出生清寒的約翰.卓登(John F. Dryden)卻認為人人都需要保險保障,特別是工作階層的低收入者。當時,一個工人家庭甚至沒有能力負擔家中一個亡故者的喪葬費用,更別說當過世的人是家庭主要的收入來源時所帶來的衝擊,許多的悲慘人生因此不斷地世代循環,貧窮所帶來的絕望讓死亡和生命的界線變得模糊。
約翰很早就明白唯有知識才能改變一切,在嘗試了各種工作賺取學費後,他進入了耶魯大學,縱然他最後無法完成學業,但這段求學歷程讓他學習到倫敦的慈善團體如何經營運作,使他對自己懷抱的理念更具信心。他花了數年的時間自修保險相關知識,他很清楚知道要有一個新的商業模式才能帶來改變,這個理想最終讓他創辦了美國第一間專為勞工階層而設立的保險機構,也就是我們現在知道的「保德信」人壽。

然而,他的夢想之路走的並不順遂,由於他一心想讓工人家庭免於因為悲劇發生而陷入更貧窮的輪迴,他設計出「一週只要三分錢的低廉費用,就能提供窮人終身壽險」的服務,馬上遭受到眾多的質疑,因為當時普遍認為提供給窮人的保險具有高度的經濟風險,很多人真的相信窮人會為了保險理賠而輕易地殺掉自己的孩子,甚至他在紐約市第一次申請立法授權時,還被州長懷疑是一種金融詐騙,而退回了他的申請。面對反對與批評的聲浪雖然讓他身心俱疲,但他沒有因此而被打倒,他想要證明他的理念能真正幫助到人。
1875年,他決定在當時經濟狀況最為衰敗的城市—-紐澤西州紐瓦克市(Newark, New Jersey)再次嘗試,這次他順利創建了「保德信友愛互助社」來推動「人人買得起的保險保障」,他像是傳教士般走上街頭,在工人的午休時間苦口婆心的向他們解說保險能帶來的好處,而只要是順利簽下的保戶他便勤奮的每週拜訪,為的就是要在保費被他們花掉前及時收取,讓保險的保障能持續照顧這個家庭。

10年後,他靠著服務口碑與理賠信譽,成功地累積到一百萬張保單,直到他過世前,保德信已經有超過1000萬張保單,無數個家庭因此受到保險的保障,改寫了因死亡驟臨而讓貧窮延續到下一代的命運。

約翰所帶來的顛覆性革新被紐約時代雜誌 (The New York Times) 稱他為平民保險之父 (the father of industrial insurance),記念他以愛和關懷為出發,帶領著整個時代往更好的方向邁進。

約翰證明了一件事,擁有造福人群理念的社會機構也能像政治機構一樣的永續經營,只要是對的事情就值得堅持。

……………

我用上述故事勉勵K君,許多對的事、符合上帝心意的事,一開始都會遇到困難,容易令人放棄,不過一旦堅持下去,許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不管是「客戶太窮不可能擁有保險」或是「產品太貴一定沒人買」,因為聖經在羅馬書8:28說:【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一個職場上的基督徒,只要確認工作目標是遵從上帝愛世人的心意,等同於是在「愛上帝」,上面的應許就會兌現。

 

(未完待續……)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