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分享的是Z君,他表示自己剛踏入職場時並不認識主,所以工作跟其他人沒有不同。幾年後,他到美國進修,有機會進入某個知名大教會。該教會富麗堂皇,像是五星級飯店,負責的牧師表示,某一天上帝給了他一個感動,於是他寫了一本書「標竿人生」,沒想到書本出版後沒多久就成了暢銷書,不僅在美國暢銷,還對全世界發行。豐厚的版稅,讓該牧師變得很富有,於是他將過去從教會所領到的薪水全部都退還給教會。Z君表示,上述見證對他很激勵,因為他原先很擔心信了耶穌之後,生活是不是就會變得很窮!
令人意外地,Z君信主之後,各種困難接踵而至,在美國找不到工作,只好回到台灣。他原本認為以他的學經歷,要在科學園區找到好工作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沒想到事與願違,就是找不到。
兩年後,上帝引導他進入目前任職的保險公司,沒想到進入公司第一天就被要求做出宣誓,大意是「我將以待己之心真誠地服務客戶……」,跟聖經裡的「愛人如己」很類似,於是他就秉持著該信念從事保險工作,至今算是做得很不錯,常常上台領獎。
……………
上述分組討論時間結束後,主席W君代表另一小組做報告,他表示,剛進入職場(某大學法律系)時,他看到身旁的同事做事不認真、拖拖拉拉……,他看了常常生氣。他自己做事的態度是「把事做好」,而其他人則是「有做就好」。
後來,天父上帝幫助他看懂了一件事,原來他看不慣同事的所作所為,其實就是聖經中所謂的「論斷」,它牽涉到對一個人的價值判斷,也就是聖經在創世紀二章所提到那棵『分別是非善惡』樹。
天父上帝不准人類的始祖亞當、夏娃去吃『分別是非善惡』樹的果子,意思就是祂不要讓人類用自己個人的標準去判斷(論斷)伊甸園裡所有的人、事、物,或是對伊甸園裡所有的人、事、物做出價值判斷,因為聖經在創世紀一章31說:【上帝看著一切所造的都甚好】。
創造的主已經判定祂所造的一切人、事、物都是好的,祂當然不願意看到身為受造物的人類,再用自己的標準去判定祂精心所造的一切人、事、物的價值是好是壞,所以祂才會吩咐亞當、夏娃不可去吃『分別是非善惡』樹的果子。
那麼,接下來大家要問,如果天父上帝不要人們去論斷伊甸園當中人、事、物的價值,那祂到底要人類在伊甸園當中做什麼呢?答案是在創世記2:15-19【耶和華上帝將那人安置在伊甸園,使他修理(耕種),看守。……耶和華上帝用土所造成的野地各樣走獸和空中各樣飛鳥都帶到那人面前,看他叫甚麼。那人怎樣叫各樣的活物,那就是牠的名字。那人便給一切牲畜和空中飛鳥、野地走獸都起了名】;
也就是說,上帝吩咐人類在祂所賜下的生活圈(伊甸園)中,行使『修理、耕種、看守、命名』的工作,當然『修理、耕種、看守、命名』也可以衍生出『照顧、管理、溝通、教導、幫助、提醒、勸勉、安慰、憐憫……』等等相關、類似的含意。
弄懂上述內容後,W君在職場上的態度有了極大的轉變,他開始按照以弗所書6:6-7:【不要只在眼前事奉,像是討人喜歡的,要像基督的僕人,從心裏遵行上帝的旨意。甘心事奉,好像服事主,不像服事人。】
不僅如此,他對待同事和新進人員的眼光也變得跟以前不一樣,他開始練習雅各書 5:12的教導:【你們說話,是、就說是……】他願意從起點來看人,當一個人跑了10米,他會肯定對方的努力(對方的【是】),而非定睛在對方不足之處(離終點還有90米)。
簡單來說,W君已經把工作跟基督信仰做了結合。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