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年10月1日,照往例廚房裡負責爐子和油鍋的大廚們,也會輪調職務。我在廚房外面,幫忙砧板師傅做雞胸肉的切割,突然聽到廚房裡出現激烈爭吵的聲音,我拉長了耳朵聽,原來是B大廚跟外籍助理D君發生口角,
我聽到B大廚說:「妳是在囂張什麼?廚房是歸妳管嗎?妳去叫老闆來,看看是妳重要還是我重要?看她是要留妳還是留我?」……
D君則是說:「我沒有怎麼樣呀,叫老闆就叫老闆,我沒有在怕的!」……
雙方吵架當然不會有什麼好話,在此我就不多寫了。
聽到、看到別人在吵架,我想一定沒有人心裡會覺得很舒坦的,不過接下來要怎麼做,大家就不同了,有些人會選邊站然後主動加入戰團,有些人會想要當和事佬試圖平息紛爭,當然有更多人是選擇袖手旁觀、躲遠一點!
我先環顧四周仔細看了一下,發現餐廳的老闆N君當下並不在餐廳裡面,接下來我開始考慮,要不要立刻出面當個和事佬,試圖弭平爭吵?我想了一下,並沒有立刻出面,因為前一陣子我才剛寫了一篇文章「眼淚也是一種溝通」,我學會了用另一種眼光來看待強烈的情緒,如果眼淚是代表一種強烈的情緒,那麼爭吵也一定是一種強烈的情緒,所以最適當的回應,應該是等雙方情緒的洪峰過了之後,再來想辦法處理,而不是直接面對、想要抵擋洪峰,不僅吃力不討好,還可能死得很慘!
當然,我有仔細觀察,如果爭吵的雙方除了言語之外,還出現了不理性的行為,例如手拿刀具……,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當然需要立刻出面處理。
經過我仔細地觀察,他們雙方並沒有不理性的行為,所以我採取繼續觀察的動作……。大約二十分鐘之後,餐廳的老闆N君回來了,得知有員工吵架,不過大家要吃員工餐的時間也到了,所以就開始吃飯吧!
大家坐定後,有點不自在的N君說:「我們要現在就講一講剛才的衝突,還是要吃完飯才講呢?」大家面面相覷,沒有人答話,氣氛很尷尬,於是N君說:「好吧,那就現在講。」只見B大廚仍語帶怒氣地說:「D君是不是管太多了,早上一進來廚房就質問我,為什麼今天是一號,我沒有跟A大廚換工作?我要她把今天要煮的雞腿拿來,她老大不情願的,拿來時還砸到我的腳,她有這麼偉大嗎?整個廚房是她在管的嗎?」
這時候,D君坐在稍遠的樓梯間,聽著大家說話。
只見N君問大家說:「其他人有什麼意見嗎?」
這時候的我,心裡想的是聖經雅各書 1:19的教導:【我親愛的弟兄們,你們各人要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於是我要求自己一定要認真地聽、仔細地聽,最好是能聽出雙方藏在心裡、沒有說出來的感受(unspoken language),才能知道下一步該說什麼、做什麼!
這時候A大廚出面打圓場,其實也提供了我想要的資訊,他說:「D君心裡也有委屈,她除了早上清洗各樣食材之外,還要負責洗碗,另外許多雜事也是要她做;她抱怨得最厲害的是,為什麼每次有廚師休假,所空出來的油鍋工作,都是要她去頂替呢?她心裡也很不平……。」
其他人都默不吭聲,我則是繼續按照聖經的法則,仔細地聽、認真地聽。
沒想到接下來餐廳裡最資深的A大廚竟然說:「阿信,我們想要聽一下你的意見。」
我看了A大廚一眼,看出他是認真的,不過我好歹也在職場待過二、三十年,當然知道職場的倫理,於是我慢慢地說:「我願意提供意見,不過必須是餐廳的老闆N君同意我發言,我才有資格說話!」
我看著N君,她說:「好,我們聽聽看阿信怎麼說。」
我想了一下,該怎麼開場呢?我想到的是聖經以弗所書4:15的教導:【我們要以”愛心”說誠實話】所衍生出來的三明治說話方法,首先是肯定並讚美對方……,接著實話實說地指出問題所在……,最後再一次肯定對方並說出自己的期待……。
於是我開口說:「我來這個餐廳已經有一年多,我觀察到每一位員工都是很認真的,不管是內場的廚師們,外場的助理們,當然也包括內、外場都要兼顧的D君。如果要解決今天的紛爭,最好的方法必須依照聖經雅各書 5:12的教導:【你們說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以及它所衍生出來的”實話實說、就事論事”的法則。
依據我這一年多來的觀察,衝突的最根本原因是廚房裡的工作劃分,不是很清楚,許多事都推到D君頭上,久而久之,她當然會心生不滿,於是表現在外面的態度就會被其他同事解讀成很大牌、很囂張……。這樣的問題存在已久,所以同事間的衝突當然也不是今天才發生,只不過在過去,當廚師們跟D君產生衝突時,例如冰箱裡的青菜因為存放太久,有一部份開始腐爛時,廚師們要D君拿去清洗並將不好的菜葉挑掉時,她有時候就會因為心裡覺得不平衡、做了太多額外的事、覺得委屈,於是就擺個臉色拒絕去做……。
有時候,廚師們忍耐著不說什麼,有時候忍不住了,就去跟餐廳的大老闆M君告狀。不過M君自己也知道D君確實多做了一些事,心裡面當然也會有一點過意不去,再加上她並不知道聖經“實話實說、就事論事”的法則,於是就用了天然人的處理方式,那就是把所有事情混為一談(俗話叫和稀泥),於是M君就會跟來告狀的廚師說:「D君為廚房多做了許多事,你們就多包容一下,不要跟她計較太多……。」
聽完這樣的話,廚師們心裡當然不爽,想的是:「老闆既然這麼挺D君,那以後我再也不要說什麼了,反正老闆橫豎都要我包容她,要我閉嘴。」
另一方面,當D君拒絕廚師們的要求,也知道他們會去跟老闆告狀,不過接下來她卻沒有被老闆指正,她就不會知道自己外在行為的評價或對錯,於是她下一次遇到同樣的場景時,很可能還是會依照自己當時的情緒,而做出同樣的言行,結果就是廚師們跟D君之間的樑子就越結越深了,雙方會爆發衝突,就是必然的結果,而不是什麼令人意外的事情了。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