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變動的關係(上)(牧師生病的啟示)

分享這篇文章:

106年11月中旬,有一位跟我認識了將近二十年的H牧師生病了,住進入我以前在醫院裡每天工作的病房,接下來便發生了一連串人際關係的連結。

首先是一位非常關心牧師的C姊妹用臉書的即時通跟我連絡,她表示:「H牧師的狀況,您已經知道了。目前 MRI, CT 的備份都在我這,想請您看並聽您的意見。明早8:30要做左腋下的淋巴切片。方便拿去給您看,或者等切片結果出來,再一併請教您呢?」

我回答說:「H牧師早上有跟我通過電話,我的建議是依照醫院裡腫瘤科醫師的醫療計畫進行,我個人並沒有額外的意見。此外,未來我將以基督徒弟兄的身份來關心他,而不是腫瘤科專家的身份。況且,人的動靜存活,是上帝掌管的,不是個人也不是任何一位醫師。」

C姊妹:「過去的專才,醫治診療安慰鼓勵勸勉過無數面臨癌症無助病人的您,總想您一定有您的專精判斷,在此刻可以用在老朋友身上。哈哈,當然不是要您出手甘擾醫療流程啦,是我頭腦只想到您,厲害的您。」

我:「在醫院裡,我常常宣導一個觀念,那就是每個人都應該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病人就當病人,家屬就當家屬,醫療人員就當醫療人員……,親朋好友就當親朋好友。如果角色混淆了,或是一人分飾多角,並不會帶來更好的結果,反而常常扣分,所以我會用上述理念,來面對H牧師生病一事。同樣的道理,我也期待教會的弟兄姊妹,能夠扮演好自己該有的角色。」

隔了一天,我在即時通上面跟H牧師取得聯繫,我再度表示:「在醫院裡,我常常宣導一個觀念,那就是每個人都應該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病人就當病人,家屬就當家屬,醫療人員就當醫療人員……,親朋好友就當親朋好友。如果角色混淆了,或是一人分飾多角,並不會帶來更好的結果,反而常常扣分,所以我會用上述理念,來面對你生病一事。同樣的道理,我也期待教會的弟兄姊妹,能夠扮演好自己該有的角色。我會扮演一位支持、關心的弟兄角色,而不是一位腫瘤科醫師。」

H牧師:「我會提醒他們不要過份熱心,也謝謝您的支持」

我:「所以,如果有醫療上的問題,你還是要跟你的主治醫師請教。換句話說,如果我嚐試扮演腫瘤科專家,而說出的意見跟你的主治醫師不一樣,那麼不僅你會很困擾,還會干擾主治醫師的想法,結果是大家都受害。」

又過了幾天,H牧師在醫院裡的主治K醫師用即時通跟我連繫,他表示:「Dear韋醫師:H牧師目前初步診斷可能是OOOOOO,之後會轉給Y醫師追蹤,但可以考慮勸勸他,因為他蠻想順其自然的。」

我再度說:「在醫院裡,我常常宣導一個觀念,那就是每個人都應該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病人就當病人,家屬就當家屬,醫療人員就當醫療人員……,親朋好友就當親朋好友。如果角色混淆了,或是一人分飾多角,並不會帶來更好的結果,反而常常扣分,所以我會用上述理念,來面對H牧師生病一事。我目前的角色,是一位基督徒弟兄,而不再是腫瘤科醫師。我會支持、協助他,也會尊重他的「自由意志」。你和Y醫師就用平常心照顧他,我絕對不會給你們施加壓力(或不當的關心)。」

K醫師:「但您就是腫瘤科醫師啊」

我:「那是過去式了。」

K醫師:「欸,有經驗的講一句,勝過沒經驗的講十句」

我:「藉著基督信仰,我已經有所「自覺」,我不希望成為醫護人員心目中「那個令人討厭的醫護人員!」

K醫師:「我不是這個意思啦,我是指您跟他的關係較深,或許以朋友角度給予一些客觀的經驗分享,對他如何決定將有很大的參考價值。我們都無法幫他決定, 但可以給他資訊」

我:「很好,我確實會扮演「朋友」的角色。基督信仰告訴我,尊重一個人的「自由意志」,是「愛一個人」的第一步。」

………………

在上述過程中,我不斷地強調每個人都應該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不過當我仔細思考,發現這件事帶給我另一個更深的啟示,那就是文章的標題:「不斷變動的關係」!

我先說結論,那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必須隨著時間的過去而調整或變動;如果沒有這樣做,那麼不管雙方原先的關係有多契合、有多美好,結果都會是兩敗俱傷、關係破裂。為什麼呢?以下是我的分析:

我先舉個社會新聞上的例子,那就是兒子已經結婚了,可是做媽媽的卻在半夜走到新婚夫妻的房間,要幫兒子蓋被子,免得他著涼……,媽媽很關心兒子,不過結果卻是媳婦跟兒子很快就離婚了!

(未完待續……)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