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年3月14日下午,我接受IC電台主持人H君的邀請,上她的節目接受專訪。在先前的聯絡中,H君希望我分享正在進行的「快樂門診」,於是我認真地準備了六、七個案例,打算跟聽眾分享,沒想到H君打算從十幾年前的「醫生也醫死」一書開始聊起……,我雖然覺得那些事太久遠了,不過H君強調她是從聽眾的角度來提問,所以我當然是客隨主便,全力配合。
為了幫助H君把我以前在醫院裡照顧癌症(末期)病人的工作,跟現在的「快樂門診」做連結,我簡短地表示,過去在醫院裡天父上帝幫助我弄懂一件事,那就是一個人如果想要得到「善終」(Good Death),必須抓住一個關鍵詞「關係relationship」,及四個面向(如附圖),在「A」面向中,一個人可以確認自己和天父(造物主)之間的關係,於是人們可以找到自己在宇宙間的定位,靈魂就會有歸宿!
當最上面「A」的關係建立了之後,人們需要重建自己和他人之間的關係「B」,他人包括配偶、父母、子女、親戚朋友、上司同事、你曾經得罪過的人、曾經被你得罪的人……,具體的作法就是藉著「道歉、道謝、道愛、道別、饒恕」來恢復這些複雜的關係。
當「B」在重建的同時,一個人可以開始用合宜的眼光來看待自己的一生「C」,用就事論事的法則來衡量一輩子的所思所言所行,有哪些可以成為別人學習的榜樣,又有哪些會成為別人的前車之鑑。
最後,則是處理自己和身邊有形物質間的關係「D」,例如臨終時要不要急救、財物要如何分配、告別式該如何進行、骨灰要放在何處……。
如果一個人在死亡之前,把上述四層關係都建立或恢復了,那麼善終的分數就會高。
我告訴H君,既然上述 simple and effective的觀念可以用在臨終病人,不過講的坦白一點,人們根本無法決定自己能夠活多久,於是我的理念是,舉例來說,與其臨終前一天,癌末的丈夫對妻子說:「對不起,過去我沒有善待你……」,接下來兩人淚流滿面、相擁而泣……,倒不如丈夫在沒有罹癌前,就懂得如何對待妻子,接下來兩個人一年、一年過著幸福甜蜜的生活,而後者就是目前「快樂門診」開設的目的。簡單來說,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預防勝於治療」!
接下來,H君好奇地詢問,為何「快樂門診」是不收費的?我表示,我是基督徒,聖經在馬太福音10:8記載著耶穌教導門徒:【你們白白地得來,也要白白地捨去。】既然我幫助病人和個案的智慧都是出自於聖經,所以完全不收費正是符合上述教導。
突然間,H君喉嚨有點不適,於是訪談暫停。這時候,陪我一同到電台錄音的C君突然說:「我認識主持人H君多年,從未看過她如此緊張過。」
我好奇地問:「錄音間不是她的地盤嗎,怎麼會緊張呢?」
C君嚴肅地表示,當H君訪談的對象是韋醫師,她知道你身上有著許多傳奇故事、生命經歷、人生智慧……,而她必須想盡辦法在短短三、四十分鐘內將其擷取出來,所以她會很有壓力。坦白講,每個人跟韋醫師談話,都會有壓力,包括他自己!
哇!C君的一番話讓我覺得很驚訝,因為我從來不知道有這回事,於是我非常謝謝他的回饋,幫助我對自己有了更完整的認識。
C君的一番話讓我突發奇想,如果角色互換,我今天訪談一位世人眼中的大人物,例如蘋果的賈伯斯,我會很緊張嗎?我想了一下,應該不會,因為我手上有著他一定會要、非常想要的東西,那就是「快樂的秘訣」!
根據哈佛大學的實驗:標題是「What makes a good life? Lessons from the longest study on happiness/哈佛持續76年追蹤700人的一生:什麼樣的人活得更幸福?」哈佛成人發展研究所第四任所長Robert Waldinger教授表示,七十多年來,幾十萬頁的訪談資料和醫療記錄,最終給了人們怎樣的啟發呢?究竟什麼樣的人,最終能夠比別人活得更有幸福感?是社會名望嗎?是財富的擁有程度嗎?還是獲得世俗社會眼裡,所謂的巨大成功呢(正如賈伯斯)?
不,幸福、快樂和它們沒有直接關係,經過70年的研究分析和觀點提煉,哈佛大學告訴我們:只有好的社會關係,才能讓我們幸福、快樂。
無論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精英也好,還是從貧民窟走出來的人也罷,不管你是風光萬丈,還是碌碌無為,最終決定內心是否有充足幸福、快樂感的,是我們與周圍人之間的關係……
網友們應該都會同意,良好的人際關係(包括夫妻之間、親子之間、長官和部屬之間、朋友之間……)必須建立在良善的溝通上,而我已經發表超過1000篇以上有關「你可以更會溝通」的文章,所以我有把握可以教導賈伯斯,如何運用正確的溝通法則,建立融洽的父女關係、甜蜜的夫妻關係,如此一來他就會過得更快樂,我也會很高興,所以我不會緊張!
上面的聯想內容雖多,不過只是我腦海裡的幾個快轉畫面……,主持人H君喝了一口水,訪談又繼續了……,我簡單地告訴聽眾「快樂門診」的由來。
很快地,一個小時的訪談結束了,H君跟我都覺得意猶未盡,所以我們敲定,未來會有每個月合作一次的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