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斷別人 vs 是就說是
108年8月初在「快樂門診」中,協談過多次的案主L君表示,前一次協談中她提到,某個週五晚間,兒子沒有依照約定交出手機。到了隔天早上,L君發現全家三人(兒子、女兒、先生)都在滑手機,於是她很生氣地要求兒子M君交出手機,並說 […]
108年8月初在「快樂門診」中,協談過多次的案主L君表示,前一次協談中她提到,某個週五晚間,兒子沒有依照約定交出手機。到了隔天早上,L君發現全家三人(兒子、女兒、先生)都在滑手機,於是她很生氣地要求兒子M君交出手機,並說 […]
108年8月初在「快樂門診」中,協談過多次的案主L君表示,前一次協談中她提到,某個週五晚間,兒子沒有依照約定交出手機。到了隔天早上,L君發現全家三人(兒子、女兒、先生)都在滑手機,於是她很生氣地要求兒子M君交出手機,並說
108年7月下旬在「快樂門診」中,案主L君表示,讀國中的女兒成績很好、常被老師誇讚很聰明,不過也常被老師批評迷迷糊糊、神經大條……。我請L君舉實例,她表示就以學校的聯絡簿而言,不知道講過多少次,女兒總是忘記拿給L君簽名、
其實更深的思考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必須隨著時間的過去而調整或變動;如果沒有這樣做,那麼不管雙方原先的關係有多契合、有多美好,結果都會是兩敗俱傷、關係破裂。為什麼呢?以下是我的分析: 我先舉個社會新聞上的例子,那就是兒子
108年7月下旬在「快樂門診」中,已經協談過多次的案主L君很認真地對我表示,自從來協談後,她的觀念有了轉變,她打算以後不要每一次看到孫子時,就拿錢給他們;她很煩惱,究竟該不該跟孫子們說明上述改變呢?因為在此之前,她早已習
我看懂M君「冰山的主體」算是第一步,接下來更重要的問題是我該如何教導M君也看懂呢?是直接跟她講:「妳做錯了……」,這樣會有效嗎?她不會惱羞成怒嗎?就在煩惱時,我想到當時自己在臉書的PO文,標題是「講故事 vs 講道裡」,
108年7月上旬在「快樂門診」中,有一位七十多歲的案主M君來找我諮商,原因是不良的親子關係加上破裂的婆媳關係。協談一開始,L君就開始哭泣,她完全無法理解為何自己辛辛苦苦地拉拔兩個兒子長大,結果現況是兩個兒子都跟自己不親、
108年7月上旬在「快樂門診」中,一位協談過多次的案主T君對我抱怨,某一天晚上開車回家時,兩個兒子(分別是12歲和9歲)都不願下車幫忙開車庫鐵門,於是T君只好離開駕駛座去開門,並且隨口說出「都沒有人要開門…」,沒想到妻子
針對L君先前不斷強調兒子「非常乖」,我則是提醒她,兒子說不定是想用「我一定是有不乖的地方、媽媽才會要離開我,所以我一定要很乖、我絕對不違抗媽媽的話,如此一來媽媽就不會離開我……」,來面對跟媽媽分離的焦慮。 L君繼續表示,
婚後,先生在工廠上班,L君則是在另一工廠擔任業務。由於夫妻倆人都在上班,加上L君下班時間不固定,因此兒子整天都給保母帶,她則是每天晚上會去探望。 兒子讀高中時,先生發生外遇,於是L君要求離婚,孩子歸她,先生立即同意並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