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年7月上旬在「快樂門診」中,案主是人母A君,她先前來求診的主訴是「女兒在學校壓力大、情緒不佳、要求做心理諮商…」,於是我按照聖經教導雅各書 1:19:【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我請A君仔細說明,她表示女兒上了高中之後,經常抱怨「學校管很嚴、考試太多、對於老師規定書櫃要如何擺放很不以然、抱怨要穿制服、堅持最後一分鐘才要到校、故意不綁頭髮違反校規…」,不過最讓A君困擾的是每天放學回家時,女兒都垮著一張臉,當A君詢問原因時,女兒又會用不耐煩的語氣要A君別管她……,A君覺得很難為,一方面「想關心女兒」、一方面「又擔心會被女兒嫌棄管太多」…
聽到這裡,我看懂了,簡單來說就是「青春期的親子衝突」!我知道這是許多家長的惡夢,因為大家都知道「青春期 = 叛逆期」,不過此一傳統觀念對我而言只是水面上「冰山的一角」,而水面下「冰山的主體(真正的原因)」則是「(親子)溝通不良」,而後者正好是我可以提供協助的。
為了吸引A君的注意力,我先表示會對女兒的言行舉止「拍拍手…」,A君不以為然地問:「為什麼?」
於是我說明「我相信人是神所創造的,因此人生每個階段都有其重大意義,我從「嬰兒時期說起」…,當談到「青春期」時,A君立刻說是「叛逆期」!不過我建議她,「不要用傳統、保守、消極、逃避的方式去面對女兒的青春期」,「而是用積極、主動的態度去面對…」,具體的作法就是「只要是女兒的腦袋想出來的東西(想法、意見、決定…),都先給予肯定、稱讚,至於「可不可行」則是放在後面討論,這樣的溝通模式其實是按照聖經雅各書 5:12的教導:【你們說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
「是」(女兒運用自由意志做出某些想法、不是複製父母或老師的觀念)在「前」,「就說是」等同給予「肯定、稱讚」;
「不是」(不可行或有違法)在「後」,「就說不是」等同是說明「哪裡不可行或何處違法」!
第二次協談時,女兒有到場,於是我詢問她是否要父母陪同,她表示不要,於是我徵求父母的同意,讓她自行協談。一開始,我就先拍手肯定、稱讚她前一刻的決定(不要父母作陪),因為這證明她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想要自己做決定!
接下來,我讓她講出讓她不快樂的事,她表示「學業成績起起伏伏…」,我問她「內心的感受」,她竟然說出「覺得浪費父母的錢、覺得自己沒用…」,我聽了很驚訝,於是問:「你在什麼時期才變得會想很多呢?」她表示國二時疫情期間,因為多半是線上授課、自己不用很專心,於是會東想西想,坦白說就是「可以混」,結果是成績下滑…
我再度拍手肯定稱讚她的誠實,接著我引用西方數據,線上授課讓學生的學習成效是降低的,所以她跟全世界的學生一樣,在缺乏管理的狀態下,是會懶散的!這跟生產線上的工人,甚至所有人都一樣!
另次門診時,聖靈給了我一個提示,我要女兒跟A君都在一小張白紙上寫下「健康、成績、快樂」然後用「1、2、3標示重要性」,結果A君的順序是「健康、快樂、成績」,而女兒寫下的順序是「快樂、成績、健康」;
我告訴女兒,母親對她的期望中,成績是排「第三」而非「第一」!
我告訴A君,成績在女兒心中是排「第二」…;
我告訴兩人,如果沒有「良好的溝通」,那麼上述認知的差異就會帶來「誤解」、甚至是「衝突」。
關於「成績」,我特別告訴女兒,我的用意是代表「學習」,從一種「從無知到有知的過程」,它跟「分數」(升學主義)是不同的。我指出,學校目前學習的科目,每一門在未來都有用處,她只要每次考試都把「答錯的題目弄懂」,她就會進入「學習」的狀態,就會得到「快樂」。
聖靈繼續賜給我靈感,要我將前次母、女的問卷加以運用,加上【你們說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於是我告訴兩人,上述聖經的溝通模式就像是馬路上的交通號誌「紅綠燈」,如果駕駛人都遵守「紅燈停、綠燈行、黃燈減速」,那麼行車就會平安;相反地,如果有人不遵守,十字路口一定打結!
同樣的道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如果按照上述聖經教導,就會「和睦順暢」;相反地,如果違反它,就會有誤解、起衝突,大家都不快樂!
接下來,我吩咐母女兩人實地演練,A君:「媽媽看到你臉色不好看,會擔心你是不是身體不舒服或出了什麼事…(以上屬於「是、就說是」);不過,因為你長大了、想要開始學習獨立自主,所以媽媽會尊重你、不會追問原因(以上屬於「不是、就說不是」);如果有需要媽媽幫忙的,請告訴我。」
女兒:「謝謝媽媽的關心(以上屬於「是、就說是」);不過我長大了、想要開始學習獨立自主,包括處理自己的情緒、課業、人際關係…,如果有需要媽媽的協助,我會告訴你(以上屬於「不是、就說不是」,意思是「目前不需要」母親的追問或介入)。」
演練時,我請兩人打開手機的錄音功能,回家後多聽幾次,就會熟練了。
協談最後,我除了為母女兩人禱告,還分別提醒她們,我告訴A君「不敢問」或是「追問到底」,就如同「鐘擺的兩端」、「擺錘離核心一樣遠」,也就是問題並沒有解決;我告訴女兒,「悶不吭聲(不回答)」或是「大聲地要母親別管那麼多」,也如同「鐘擺的兩端」、「擺錘離核心一樣遠」,問題(認知差異、溝通不良)也不會解決。
相反地,按照聖經教導進行母女對話,就像是駕駛人在馬路上遵守「紅綠燈」,結果是彼此理解、帶來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