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缺不全的照片

分享這篇文章:

113年4月中旬在「快樂門診」中,案主A君先前是因為夫妻長期衝突而來求診,我多次跟她分享聖經中有關人際溝通的教導,例如雅各書:【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以及【你們說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

當週協談中,她表示又跟先生起口角、自覺很受傷,於是她帶著些許怒氣問我:「這個世界上,到底有沒有『可以保證讓人不受傷』的溝通方式呢?」

因為我對A君已經有所認識,所以我不僅沒有生氣,反而溫和地回覆她:「就我所知,這個世界上並沒有『可以保證讓人不受傷』的溝通方式,不過倒是有『風險最少(低)』的人際溝通模式…」,以下是我的說明。

 

「有效溝通」(目的是建立共識、拉近距離)跟「投資理財」(目的是獲得報酬、增加收益)非常類似,因為兩者都帶有風險(冒險),投資理財的風險是賠錢、甚至是負債,心情當然不好;人際溝通的風險是雙方關係退步、甚至破裂,心裡必然受傷。

按照人性推論,當人們知道做某一件事「有風險」時,人們會變得謹慎、小心,同時也會願意花時間去學習「如何避免犯錯、如何獲得成功」;如果真的發生「風險和虧損」,因為人們原先就有心理準備(風險意識),於是他比較容易面對現實、願意承認錯誤,於是能夠找出問題,東山再起。

相反地,如果人們不知道做某一件事有風險,那麼除了事前不會願意花時間、付代價地去學習,出了事情也容易「怨天尤人、怪東怪西」。

 

我繼續說明,這世界上沒有「零風險」的投資理財方式,即便是某甲把錢存放在公家銀行裡,看似沒有風險(不太容易倒閉),不過當通貨膨脹高過銀行利息時,某甲的財富還是相對會減少;

更直接地說,這世界上沒有「零風險」的投資理財方式,除非某甲身上從未擁有過任何有價物品。更深一層地說,因為有太多因素會影響經濟(例如:疫情、戰爭、通膨……),而這些因素都不是某甲的「自由意志」所能掌控的,於是「投資理財」一定有風險!

 

同樣的原理,這世界上沒有「零風險(保證不會受傷)」的人際溝通模式,除非某乙一個人孤單地生活、從未與人溝通過。更深一層地說,因為「有效溝通」至少牽涉到兩個人的 「自由意志」,而對方的「自由意志」(例如:善意、不懷好意……)不是某乙所能掌控的,於是「有效溝通」一定有風險!

 

不過,我倒是知道「風險最少(低)的人際溝通模式,那就是聖經雅各書 5:12的教導:【你們說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其中的關鍵是某甲「是、就說是」地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動機、原因、感受、情緒…)、讓某乙(對方)知道,簡單來說就是「揭露自己」!

客戶的拒絕

為了幫助A君容易明白,我特別舉例:當某甲要跟某乙溝通時,兩個人就像是「兩座冰山」,各自擁有「水面上看的見的部分(冰山的一角,某甲的代號是『A』、某乙的代號是『B』)」以及「水面下看不見的部分(冰山的主體,某甲的代號是『C』、某乙的代號是『D』)」;

按照物理學的原理,水面下冰山主體的「體積」遠大於水面上、肉眼可見的冰山一角;

「C」跟「D」就是上述的「揭露自己」;

如果用「自由意志」的管轄範圍來說明,「A、C」兩部分是某甲可以掌控、管理的,「B、D」兩部分則是某乙可以掌控、管理的。

 

在溝通過程中,如果某甲跟某乙分別只表明「A」跟「B」(用肉眼就可以看見的部分),那麼這樣的溝通算是無效或效率很低的,因為跟「C」、「D」比起來,「A」跟「B」算是一小部分!

 

聽到這裡,A君不耐煩地問我:「那到底要怎麼做才能提高溝通效率呢?」

 

我表示,就某甲而言,關鍵的部分是「C」,也就是說某甲可以用「自由意志」決定將自己知道、但別人看不見的部分「C」(i.e. 內心的想法(動機、原因、感受、情緒…))用語言或文字清楚地表達出來,好讓某乙看懂(明白);

此一過程必定具有風險,因為當某甲如此做(揭露自己),他並不知道某乙會如何回應?是正面、善意還是負面、惡意?而後者就是人際溝通一定會有的「風險」。

 

如果某甲願意承擔風險、按照上述SOP去跟某乙溝通,結果有兩種:

第一種是某乙用負面、惡意的方式作回應,此時某甲雖然會受傷、難過,不過某甲至少沒有「委曲求全、矮化自我」,於是某甲可以運用「自由意志」來決定未來要不要跟某乙繼續往來;

第二種是某乙用正面、善意的方式作回應,甚至某乙也有樣學樣地將自己看不見的部分「D」(i.e. 內心的想法(動機、原因、感受、情緒…))用語言或文字清楚地表達出來,好讓某甲看懂(明白),接下來兩人拿出「理性」來溝通,雙方很容易(有機會)達成「共識」,這就是「有效的溝通」!

 

在協談時,我腦海中突然有個畫面,當某甲按照聖經教導【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地跟某乙溝通,也就是某甲冒著一定程度的風險、將自己的「A」跟「C」完整地表達出來……,某甲很像是拿出一張有著自己清楚臉孔的照片給某乙看,某乙看了可以覺得好看或不好看(這是某乙的自由意志所管轄的範圍),不過某乙不容易將某甲誤認為是某丙或某丁;

反過來說,如果某甲只表達「A」但卻刻意隱藏「C」(原因是想要避免受傷…),此時的某甲很像是拿出一張「殘缺不全的照片」(只有臉孔五官的一小部分、甚至沒有臉孔只有身體…)給某乙看,於是最可能的結果是某乙「完全認不出某甲或誤認為是某丙或某丁…」,後者等同「某乙誤會某甲」或是「某乙誤解某甲」……,

而這就是「效率極低」甚至是「沒有效率」的「人際溝通」!

 

最後,我告訴A君,想要「有效溝通」就跟「投資理財」一樣,都是一種冒險(有風險)。想要降低「投資理財」的風險,一個人會去讀書、上課、做研究;同樣的道理,想要「有效溝通」(降低人際溝通的風險),一個人必須花時間、反覆練習上述聖經中的教導,也是合情合理的事!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