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12月中旬,我想到俗話說:「吃飯皇帝大!」不過實際上,大家都是如何吃飯呢?我記得早先某次協談中,人父A君問:「6歲的女兒吃飯很慢,如果催促她快一點吃,她就會生氣!請教韋醫師,有什麼比較好的方法嗎?」
當時,我提醒自己必須按照聖經雅各書 1:19的教導:【你們要快快的聽,慢慢的說……】「女兒吃飯很慢…」應該只是「冰山的一角」,如果想要弄懂水面下「冰山的主體」,那就必須藉著【快快的聽】(認真聽、仔細想),才有可能「完整地」看懂問題並解決問題,而這樣的過程必須花時間、有耐心……
接下來,聖靈賜下靈感,於是我問:「你女兒吃飯很慢,她有同時在做什麼事嗎?」
A君很快地回覆:「一邊看電視…」
聽到這裡,我已經知道問題所在了,不過我按照「冰山圖示」繼續追問:「你小時候吃飯,是否也是『吃飯配電視』呢?」
A君不假思索地回答:「對呀」
為了幫助A君自己看懂問題,於是我問:「你在公司上班時,如果有位部屬一邊工作、一邊看電視,你會覺得如何呢?」
A君:「我當然會提醒、甚至是指正他不該如此,應該專心做事…」
幾秒鐘之後,聰明的A君面露尷尬地表示「我看懂問題了,我不應該讓女兒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我不該讓女兒複製小時候的我…」
……………
當週門診中,人夫B君表示「我太太最近笑容變多了…」
我:「你的觀察很仔細,非常好。請問是在什麼時候太太的笑容變多了呢?」
B君:「在吃東西的時候…」我立刻肯定稱讚他,因為妻子生病、胃口跟精神都不好,於是B君主動幫妻子訂購高檔的「作月子餐」、每天送到家。
我:「你做得很好(有90分),於是我樂意幫你升級到100分。請你認真猜測一下,你太太過去為何吃飯沒有笑容呢?我們一般人吃飯多半是愉快的,不是嗎?如同你跟朋友聚餐吃飯…」
B君想了一下:「原因可能有三,一是煩惱過多、二是生病的影響、三是覺得先生沒有關心她…」
我:「非常好,你答出3個可能原因,已經有90分,於是我補充第4個可能原因:『你很少陪妻子用餐…』」聽到這裡,B君沒有否認。
我:「你在好萊塢電影中看到西方家庭是如何進行晚餐呢?夫妻如何互動呢?」
B君:「夫妻會聊天、孩子們會分享學校點滴、大家傳遞食物、全家一起禱告…;另外,夫妻會在出門上班或回家時擁抱、親吻、說些祝福的話…,不會不好意思、不用避開孩子…」
我:「你的印象跟我的印象一模一樣。」
突然間,聖靈賜下靈感,於是我問:「你小時候是如何吃晚餐的?」
B君立即回答:「添完飯、配電視!」
聽到如此的答覆,我聯想起前述的人父A君……,於是我回答B君:「你答覆的很誠實、很乾脆!那你有注意到華人社會通常如何吃晚餐嗎?」
B君:「即便有同桌吃飯,不過氣氛通常不好,例如:父母會問孩子數學考幾分、趁機數落孩子不聽話、不用功,夫妻則是互相抱怨…」
因為B君的包包裡面有帶聖經,於是我跟他分享創世紀 2:24的記載:【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在我個人的認知中,這裡提到【人要離開父母】並不是要跟父母劃清界線、斷絕關係、批評挑剔…,而是要用合宜的眼光來看待「原生家庭對自己的影響」。
因為有了原生家庭,每一個人才能活到可以結婚,不過沒有一個人的原生家庭是「完美的」,所以每個人應該先感謝原生家庭提供的「基礎」,然後按照聖經教導,在結婚後往「更美好、更快樂」的方向前進;這樣的過程是一種「升級」(upgrade),如同「from 『Better』to 『Best』」、「from 『A』to 『A+』」!
協談最後,我勉勵B君運用神賜給祂的聰明、能力、智慧、金錢……,努力地讓全家「好好吃飯」(重量也重質),這是亞當應當負起的責任、也是管理「伊甸園」的一部份,如同聖經創世紀2:15的記載:【耶和華 神將那人安置在伊甸園,使他修理,看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