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年3月7日下午,我應邀至台灣浸信會神學院演講。整件事的緣由是107年12 月底,Messenger傳來:「韋醫師:我是H君,浸信會神學院老師,下學期要開靈性關懷課程,不知道您手邊還有沒有『愛是永不止息—-安寧照護實戰專題全集』一書?」
我:「有的,我可以提供。除了贈書,我也願意去跟學生講授靈性照顧的實戰經歷,因為上帝曾帶領我看過數千位臨終病患,就看妳們的需求。」
H君:「我們需要實習醫院,完成星期一~五的實習與團督,台大新竹分院有機會嗎?」
我:「很抱歉,我已經從醫院退休了。」
H君:「我是2017年6月回國,在美國的醫院當過院牧,一年在史懷哲,現在回母校教導教牧諮商與靈性關懷相關課程。13年在美國,對台灣的醫療與靈性關懷環境還在了解適應中。」
我:「妳可以先看我的書,以後再談下一步是否有機會合作吧。」
兩個月後,H君:「謝謝你慷慨贈書,新學期就要開始,不知有無可能請你來課堂分享?這堂課是靈性關懷和臨床實作,期盼您能來一次,分享您的專業心得,幫助未來的傳道人能適切的關懷病人及面對死亡。」
我:「我答應妳,講題就定為『靈性關懷很簡單—-大家一起來』」
當天演講一開始,我劈頭就問學員,「靈性關懷」會很簡單嗎?我看大家面面相覷,於是我表示,看到上述演講題目,只有兩個可能,一個是講員頭腦不清楚,另一個則是他有突破性的解答,至於到底是哪一個,大家就往下看。
第一張投影片是某醫學中心的胸腔科醫師L君在水果日報上的貼文,那是一個在加護病房隨處可見的故事,王老先生已經80多歲了,因為癌症末期而心跳停止,在家屬的決定之下進行急救!急救已過了40分鐘,但王老先生仍然沒有任何生命徵象,加護病房外醫師跟家屬解釋病情。
主治醫師:「王老先生已經急救40分鐘,中間都沒有生命跡象,你們還希望繼續急救嗎?」
家屬面面相覷,沉默了好一陣子,太太說:「請幫我們繼續急救……至少要活到明天下午……。」
主治醫師與總醫師心想王老先生已經癌症末期了,急救對他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不懂為何家屬還要繼續堅持急救?
主治醫師:「你知道就算救回來也是腦死的植物人,這樣你們還要繼續急救嗎?」
家屬:「……是的。」
總醫師:「請問你們急救的理由是什麼,為何一定要活到明天下午,是不是有什麼苦衷?」
女兒:「……因為大哥他還在美國,要明天下午才能趕回台灣,我們大家怕人家說大哥不孝,媽媽希望能讓大哥來得及看爸爸最後一面,所以一定要撐到明天下午!」
總醫師沉思片刻,決定把家屬請進去加護病床,到病床旁看王老先生的情形。一到病床旁,家屬都嚇呆且大哭了起來,王老先生因為急救造成口鼻出血,肋骨斷了好幾根,雙眼已經上吊翻白,四肢僵硬失去體溫,皮膚下也出現了許多出血點。
總醫師:「你們還要繼續急救嗎?」
女兒雙膝跪下,趴在病床旁:「爸!爸!我們對不起你!爸爸!」
總醫師:「我有幾句話想跟你們說,孝順不應該只是從見到最後一面來判斷,如果只是為了想見最後一面,而讓父母繼續接受痛苦而沒希望的急救,這樣還能算是孝順嗎?」
家屬痛哭:「停止急救!醫師!我們決定放棄急救!」、「爸爸!對不起!」、「老伴!我對不起你!」
總醫師:(王老先生,希望我這個自作主張的建議有幫到您……。)
…………
接下來,我問大家,如何讓(病)人得到善終呢?
靠病人:?
靠家屬:??
靠媒體:???
有學員說是靠醫師……,我則表示,大家都沒看出來,故事裡的老先生就是被「醫師」送進加護病房的呀!如果他的主治醫師知道善終的重要性,應該將他轉至安寧病房,而非加護病房呀,所以連醫師都靠不住!
於是我勉勵學員,必須從改變『舊有/傳統的認知』開始!
簡單來說,靈性關懷(靈性照顧)的目的,就是希望讓人得到「善終」(Good Death)。
「善終」一詞最早出現在古老的書經,裡面提到「五福臨門」:
第一福是「長壽」,命不夭折而且福壽綿長
第二福是「富貴」,錢財富足而且地位尊貴
第三福是「康寧」,身體健康而且心靈安寧
第四福是「好德」,生性仁善而且寬厚寧靜
第五福是「善終」,能預先知道自己的死期。
臨命終時,沒有遭到橫禍,身體沒有病痛,心裏沒有罣礙和煩惱,安詳而且自在地離開人間。
如果按照上述定義,那麼每一位生了病、住進醫院的人,都無法得到「善終」囉?我當然不同意,所以對於上述古老文字,大家聽聽就好,不必當真!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