藐視鄰舍 vs 靜默不言

分享這篇文章:

109年2月下旬在「快樂門診」中,案主是罹患精神疾病、有在規則服藥的年輕人P君。他先前在我的建議之下,已經養成每天閱讀聖經的習慣,因為我跟他分享過箴言9:10:【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協談一開始,P君表示要跟我討論箴言11:12:【藐視鄰舍的,毫無智慧;明哲人卻靜默不言。】我覺得很好奇,為何P君每天認真閱讀多處聖經,卻想要跟我討論該段箴言?

 

P君說:「因為飯店裡的員工藐視我父親(飯店的老闆)!」

 

我聽了還是不明白,加上P君本身被診斷為某種精神疾病、目前服藥治療中,因此我仔細教導他如何有條理地陳述一件事,內容應該包括人、事、時、地、物…,於是我請他再說明一次。

P君表示,幾個星期前某一天,飯店裡的某位房務人員私底下對案兄說:「櫃臺人員都不幫忙做事情…」。後來,案兄對父親陳述上面內容,父親回答:「不要理他,有事請他直接來找我談!」於是P君覺得那位員工就是在「藐視」老闆的智慧,如同箴言所教導的。

聽到這裡,我問P君:「那位房務人員在跟你哥哥講那些話的時候,你有在現場嗎?」P君表示沒有,他是哥哥跟父親對話時,在一旁聽到的。

 

協談到這裡,我覺得事有蹊蹺,於是我詢問P君:「你沒有當場看到(聽到)房務人員跟你哥哥的完整對話場面,得到的訊息全部是從你哥哥口中講出來的話,那麼你如何判斷整件事的真偽呢?

如果不是真實的,那麼你確實可以認為該員工是在「藐視」老闆的智慧…;

不過,如果是真實的,那麼你就不應該對該員工貼上負面評價。

所以,問題的癥結還是在你如何判斷該員工的陳述是真、是假?」

聽到我的質疑,P君立刻回答:「櫃臺人員不可能不做事,因為櫃臺前有架設監視器!」

我再問:「就算有監視器,那麼你有把當天的監視錄影畫面全部(24小時)都看過一遍嗎?」

P君搖搖頭……,我說:「如果沒有,那麼你有何客觀證據來證明該位房務人員是在誣陷櫃臺人員呢?」

 

P君答不出來…,於是我再度教導他,聖經中有一條人際溝通的首要原則,那就是雅各書 1:19:【你們要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

我告訴P君,如果事情重來一遍,當他聽到哥哥跟父親的對話之後,應該要【快快的聽…】,也就是認真聽、仔細思考,自己有無明確證據來證明該位房務人員說話的真偽?

如果真的想弄清楚,那就根據該員工所陳述的日期跟時間,去把當時的監視錄影畫面完整地看一遍,接下來再【慢慢的說…】(做出判斷);

如果他沒那麼多時間去求證,那麼他該做的動作就是「閉嘴」,什麼話、什麼評論都不該說出口,這才符合理性、邏輯的思考(因為自己並不知道真相)。

 

聽到這裡,P君點頭表示認同,我則是稱讚他,願意讀聖經、願意思考。

接下來,我突然發現,該段箴言的後半部是【明哲人卻靜默不言。】哇,這真是太奇妙了,P君原先認定該員工是在「藐視」老闆的智慧,不過經過抽絲剝繭之後,符合邏輯的結論竟然是P君應該學習【明哲人】的【靜默不言】,這真是太神奇了。

 

協談結束前,我一方面再次提醒P君繼續學習【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一方面則是嚴肅地告訴自己,上述不良、違反邏輯的人際溝通模式,其實我也常犯,簡單來說就是「人云亦云」,許多人說某甲是好人(或壞人),於是我在缺乏客觀證據的情況下,也跟著認為某甲是好人(或壞人);同樣的道理,當社群媒體每天充斥許多消息(真偽難辨…),我在無法(沒時間)求證的情況下,至少不要隨手傳播出去!

 

此次協談的結論是,當我努力地教導案主時,自己也跟著被提醒,這真是符合羅馬書8:28:【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當我沒有把罹患精神疾病的案主當成 Nobody,而是努力按照聖經內容教導他,我就是遵照聖經而行、我就是【愛上帝的人】,結果是上帝巧妙地安排許多事,最後是我也得到了益處(被提醒),如同案主得到益處。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