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年4月中旬在「快樂門診」中,中年的案主A君已經來過多次,主訴是親子關係不良。協談中,我教導A君認識「自由意志」的重要性,同時跟她分享,我相信人是天父上帝按照祂的形象和樣式所造,而且從聖經創世紀的記載中,我知道祂已經將完整的「自由意志」賜給每個人,所以簡單來說「一個人一輩子最多只能管好一個人,那個人就是自己……」。經過多次說明,A君接受基督信仰也認同上述觀念。
當週協談中,已經離婚多年的A君抱怨兒女都長大了、都不關心她了……,於是我請她詳細說明事件過程。A君表示,前些日子她罹患了蜂窩性組織炎,於是拍了照片傳給兒女;女兒回覆了「一堆該疾病相關的醫學知識」,兒子則回了「一個驚嘆號並叫她趕快就醫」。
A君對我坦承、她真正期待的是兒女回家來關心她(那怕一下也好),不過結果令她失望。
我聯想起A君先前的兩件事:女兒手很巧、做出許多可以販賣的可愛小物,A君看了很喜歡……,心想:「女兒怎麼沒有想到要送我一個?」;
前一陣子有多天連假,兒子跟朋友出外玩了好幾天,A君心想:「兒子怎麼沒有想到要邀我出遊、我也很想出外走走……」
接下來,我心裡浮出「察言觀色」一詞,於是我看懂了A君親子關係不良「冰山的主體」,並且將「察言觀色」更簡化成「貼心」二字!
我表示,關於人際溝通,聖經在雅各書 5:12的教導是:【你們說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而要求別人「貼心」,並不符合上述教導。
關於「貼心」,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起因是某位護理師曾經說:「我們總是喜歡『我雖然沒有說出來、但卻希望對方能明白、能體會、能讀懂我的心思』,這就叫『貼心』啊!!!」上述內容引發我的思考,以下就是我的心得:
我先開宗明義地說,某甲沒有說出口的內心需求,被某乙猜出來並且加以滿足,會令某甲快樂、覺得貼心,這是無庸置疑的事。但重點是,在這樣的過程中,某乙快樂嗎?
我曾經想過:「一件事,如果參與的每個人都覺得很快樂,那就是一件好的事、對的事,也是上帝所樂意看到的結果,因為上帝創造人類並將他們安置在伊甸園中,原本就是希望每個人都很快樂。」也就是說,如果上述猜猜看的遊戲中,某乙也覺得很快樂,那就OK。但實際的狀況是,除了戀愛中的男女之外,某乙通常是疲累的、痛苦的。
更現實的是,當某乙沒有猜對並加以滿足時,某甲也會不快樂。
既然雙方都可能會不快樂,那麼就需要檢討改善了。
我還想問,為什麼某甲不願意「實話實說」而卻喜歡玩「猜猜看」的遊戲呢?
我想到人的一生中,有一個時期的生活形態和某甲是一模一樣的,那就是嬰兒時期!小嬰兒不會說話,有了問題只會用哭的,肚字餓了>>哭,大、小便了>>哭,想要抱抱>>哭……,此時做父母的就必須來揣摩(猜猜看)小嬰兒的心意,看是應該要餵奶、換尿布還是要抱抱。
當時間一天天過去,小嬰兒逐漸長大了,我相信沒有一位父母會希望自己的小孩還是只會哭,每天都要揣摩(猜猜看)小孩的心意。如果真是這樣,我想父母一定會抓狂。
所以說,常常需要別人來(揣摩)猜猜看自己的心思、需求,就和小嬰兒類似,如果加上形容詞就是「childish」,翻成中文就是「幼稚的、孩子氣的」。
小嬰兒表現出childish並沒有錯,但如果長大了還是凡事要別人揣摩(猜猜看),那就不恰當了。也就是說,要評論一個人的行為是否恰當,必須配合他的年紀一起看,嬰兒該有嬰兒的行為模式、孩童該有孩童的行為模式、青少年該有青少年的行為模式、成年人該有成年人的行為模式……。
………………
經過上述說明,我告訴A君,除非她正在談戀愛,否則如果她常常要求別人(包括子女)來揣摩(猜猜看)她的心思意念,那麼她就跟小嬰兒沒什麼兩樣(childish),是會令人抓狂的。
談到這裡,A君不服氣地表示:「小時候,我對父親跟阿嬤都會努力地察言觀色…,為何我的子女都不這樣對我呢?」
於是我更加看懂A君「冰山的主體」跟原生家庭有關!
我進一步說明:「自己主動貼心 vs 要求別人貼心」是完全不同的事,前者是「個人的自由意志所掌控的」(例如談戀愛時男女會做出貼心的言行…),後者則是「侵犯別人的自由意志」,當然會引起混亂(如附圖)。
協談最後,我告訴A君,她既然早已經是「成年人」,所以應該要脫離「childish」(幼稚的、孩子氣的),變得成熟,而實際的作法就是按照【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以及它所衍生出來的”實話實說、就事論事” 的法則……,也就是把自己的需求、清楚地跟子女說明,而不是在心裡等待子女的「貼心」……,至於子女會如何回應,那就是子女的「自由意志」所管轄的範圍。
聽過以上的說明,A君終於表示明白……,至於她願不願意做出改變,那就是她的「自由意志」所管轄的範圍,我會尊重她。
如果A君願意,那麼親子關係就會變的更好、大家都會更快樂。
如果A君不願意,那麼她仍舊會過得勞苦愁煩、不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