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年5月下旬在快樂門診中,一位長得漂亮、留著一頭長髮(瀏海緊貼眉毛上緣)、染著時尚髮色的年輕女子走進診間,一旁陪同的是媽媽。由於是初診,於是我詢問年輕女子C君「要不要媽媽陪同看診?」C君搖頭表示不要,於是我請案母到樓下等候。接下來,我開始看診並蒐集基本資料,隨口問:「你幾歲?」C君回答:「國一。」我聽了覺得很驚訝,因為C君看起來像是大學女生!
我讓C君說明她來求診的原因,她表示班上有幾位要好的朋友,當中有人寫匿名信攻擊導師,於是導師進行調查,對全班放話:「你們自己心知肚明……」,同時要求全班每位學生寫下自己認為最可能作壞事、匿名謾罵導師的同學姓名……;雖然事情不是C君幹的,不過因為她跟同學組成小圈圈,因此遭到懷疑,於是C君心裡很不舒服…
聽到這裡,我倒是鬆了一口氣,因為C君的困擾符合她國一的年紀,並沒有超齡!
在後續的協談中,我得知C君的父母在她念幼稚園時就已經離婚了,孩子們跟媽媽住,父親除了負責提供贍養費,週末會來探視孩子們。我請C君討論她的父女關係,她表示父親經常數落她,具體的一件事是因為C君國一上某次考試作弊…,父親唸她:「妳為什麼要作弊?」C君回:「全班都作弊呀!」
當我進一步詢問父女關係時,C君表示,父親有時會帶她去買衣服、有時會拿錢給媽媽要媽媽買衣服給她……;
聽到這裡,我趁機教導C君認識聖經真理,於是我告訴她,天然人通常先看到別人的「不是」,結果就是溝通不良、大家都不快樂!聖經的溝通法則是在雅各書 5:12:【你們說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
我舉老師跟C君之間為例,如果老師先肯定她「每天準時上學、沒有欺負同學、有按時交作業…」,接下來提醒她「考試時應按照自己的能力作答不該作弊…」,等同是「先說是再提醒不是」,她會覺得如何?案C君表示認同、可以接受。
初次協談結束前,我徵求C君同意為她禱告……;我同時想到,在單親家庭中,C君的言行應該很容易會有偏差,尤其是她正處於青春期……
第二次協談時,C君很準時地步入診間。如果按照我原先的看診習慣,我應該更仔細地蒐集C君的各種資料(例如她父母的原生家庭狀況……),不過我一方面想到C君是學生,如果必須經常請假來看診,我會覺得不妥,於是我跟上帝禱告,希望能縮短協談次數,早一點幫助C君正確地解決困擾。
感謝上帝賜下靈感「C君實際年齡是國一、不過看起來像大學生…」,於是我開門見山地問C君:「是否同意上述評論?」
C君雖面露驚訝、不過心裡應該是暗自竊喜地表示同意。
我加碼追問:「看起來很成熟是一件好事還是壞事?」
C君立刻回答:「當然是好事呀!」
我問她:「好在哪裡?」
C君答不出來……,於是我引導她,「被認為很成熟等同於被當成大人…」、「當大人有什麼好處?」、「有沒有什麼事是小孩不能做、大人才能做的呢?」、「在學校裡,最常見的大人是老師、小孩就是學生,兩者有何差別呢?」
C君回答:「當大人很好呀,就像班上的老師可以管學生…」、「可以做大人才能做的事(例如上夜店)…」
聽到這裡,我心裡再度確認,C君的心智尚未成熟,於是我拿出一個檔案夾(一面有圖案、一面是空白)告訴C君,凡事都有兩面,她的上述認知是正確的,不過我提供另一種看法,那就是心智年齡還未成熟,意味著「容易受別人影響」,嚴重一點的就是「被騙」(例如未成年少女被誘騙失身、賣身、吸毒…),而此一現象已經開始發生在她身上,正如她「考試作弊」!
談到這裡,C君點頭認同並表示,她並非帶頭作弊的人、她確實是受到同學影響……
接下來,我告訴C君「我很擔心她」,因為她的原生家庭不完整(父母已經離婚)、父親只有週日會來探望,於是她缺少模仿、崇拜的對象,而她的父親很可能因為時間短暫,因此做出偏差的教養(可能過於溺愛、也可能過於嚴格)……,此一論點C君也認同!
協談尾聲,我直接告訴C君,有一個辦法可以同時解決上述兩個難題,那就是「認識耶穌並閱讀聖經」,前者讓C君有正確的模仿對象,後者可以幫助C君加增智慧、不會受到不良的影響,於是我帶C君查考哥林多前書10:23:【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我舉例,如果未來有人請她抽煙,她要不要接受或嘗試呢?經過一番討論,C君表示理解並說出:「我媽跟你一樣是基督徒!」
基於好奇心,我詢問C君的髮型,她面露喜悅地表示花了3000元去染、燙、剪……;我沒有指責她亂花錢(父母的錢),而是鼓勵她每天播出一些時間讀聖經,才能讓她更有智慧、更快樂,因為箴言9:10:寫道【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
我沒有再給C君約診,因為我很清楚,如果她願意「認識耶穌並閱讀聖經」,那麼她就不需要再來門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