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年4月下旬在「快樂門診」中,人妻A君因為夫妻關係不佳而來求診,她提到在現實生活中,先生不僅跟A君經常衝突,跟孩子們的關係也很緊張,先生覺得孩子們花太多時間玩手機、沒有認真唸書,導致孩子們開始刻意地跟先生保持距離……
經過幾次協談,我得知A君認識基督信仰,於是跟她分享聖經中有關人際溝通的教導,例如雅各書:【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以及【你們說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
我也提醒她,先生有許多「弱項、缺點」是普遍的現象,因為聖經在創世紀2:18早已記載:【耶和華 神說:「那人獨居不好,我要為他造一個配偶幫助他。」】
不僅如此,我還發現A君跟絕大多數人妻一樣,對於先生已經「做到的事」、「作對的事」視為「理所當然」於是「絕口不提」,卻將目光焦點全都放在先生「沒做到、沒做好」的事……
於是我詢問A君關於她得知自己過去長期習慣「忽略先生的『是』」、「專注在先生的『不是』」…,她的感受(或知道問題的嚴重性從1-10做評分)如何?
A君先是笑笑地說是「6分」吧……;
我覺得不滿意,於是用「釘子釘在牆上,可以入木一分、二分、三分…」再次加以說明,A君才知道自己違反聖經雅各書 5:12的教導:【你們說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不過她並沒覺得很嚴重;
我持續說明該習慣的嚴重性(持續了許多年、先生不斷被忽視、連孩子們也受到A君影響而鄙視先生…),最後A君終於哭出來並表示嚴重性是10分…
>>>我拍手肯定A君,因為如同使徒保羅在林前4:9所說:【我們成了一臺戲,給世界、天使和眾人觀看……】A君像是女主角、我像是導演,在拍攝某一幕「妻子長期忽略先生的是、只專注在先生的不是……」的時候,當妻子原先完全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後來某一刻突然看懂時,女主角該有的表情(情緒)應該是「強烈的懊悔而引發哭泣…」,也就是說,當A君出現「因為強烈的懊悔而引發哭泣…」,我就可以間接確認A君有真的看懂問題及其嚴重性,而後者就是A君從她自己做起、能夠改善夫妻關係的起始點!
有了起始、就會有進展;相反地,如果A君不覺得它有多嚴重,那麼她就不會有所改變,當然夫妻關係就無法得到改善。
A君提到在信主之前,她經常會在說話方面「刻意地」討好先生(例如:你回來了、我好想你…),於是我告訴她:「阿諛奉承討好…,跟聖經教導的肯定稱讚對方…,有何差異呢?後者強調的是「就事論事」(針對某件事),以及「完整的表達包括『是跟不是』」。
接下來,我先請A君練習跟先生用聖經方式溝通,實際場景是「某晚,先生教導孩子數學…」,A君表示「我看到你剛剛花時間、認真地教孩子數學,我覺得很高興。」>>>我肯定A君的說話模式符合聖經,她則是吐了一下舌頭表示過去的她會說:「你剛教孩子數學很沒耐心、一直大小聲……」。
再下來,另一件剛發生不久的真實場景:「某晚,先生得知兒子拿平板電腦去玩遊戲、於是很生氣地將其沒收,兒子爆怒地回房間並用力甩門 …」我也請A君用聖經法則跟先生溝通…
A君想了一下,隨即說:「你把兒子的平板收起來、你做得很對…,不過事後我看到兒子很難過,我也很難過…」
>>>我告訴A君,她的演出「不符合聖經教導、也沒有符合我的期待…」,為了幫助她看懂問題,我出示了創世紀 2:24【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因為A君已經是基督徒、該段經文先前也討論過,於是A君立刻看懂並認錯,她違反了『二人成為一體』的教導,她應該先看重先生的負面情緒(生氣),而非只看到兒子的負面情緒(爆怒)……
>>>我肯定A君的此一修正。
我再次請A君用聖經溝通法則(必須先指出先生的『是』,接下來才能說出先生的『不是』)來跟先生溝通…,A君認真地想了一下,並答覆:「這題太難了,我不會!」
>>>我拍手稱讚A君,因為「會就說會、不會就說不會」就等同「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
我繼續說明,這一題比較難,因為在上述父子衝突中,先生的「是」是眼睛看不見的,如同「冰山的圖示」, 先生的「是」並不是在水面上「冰山的一角」而是位於「水面下冰山的主體(事情的原因)」,此時必須應用雅各書 1:19:【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A君必須「快快的聽」(仔細思考),才能看懂先生言行的「動機」(肉眼看不見的),其實是「期待孩子把時間花在讀書而非玩遊戲、希望孩子未來能考上好學校、前途順利…」,這算是先生的「是」,A君可以先說出此一部分「我有看出來,你沒收孩子平板的『動機』是良善的,你希望孩子把時間多花在讀書而非玩遊戲、希望孩子未來能考上好學校、前途順利…」;
至於「不是就說不是」,A君可以清楚地表達「不過,事後當我看到你很生氣、兒子也爆怒時,我覺得很難過 (先提先生再提兒子,表示先生的位階高於兒子)。」
A君認同上述說法,不過她心急地問:「要不要當場跟先生講該如何跟孩子溝通呢?」我微笑地表示「不必」!
於是A君想起來我過去的說明「妻子是先生的幫助者而非指導者…」,接著她說出:「如果先生沒問上述問題,我就不必說!不過,我可以在心裡為先生禱告,求神幫助先生能夠學會如何有效地跟青少年溝通!」
>>>我拍手肯定稱讚A君能夠舉一反三。
協談結束時,我問A君心理有何感覺?
A君表示覺得「平安」,我表示「這就對了」,只要按照聖經而行,一個人就會有「平安」,這就是歌羅西書3:15:「又要叫基督的平安在你們心裏作主…」。簡單來說,當一個人違反聖經教導而行時,他的內心是「不平安的」,人際溝通也會有障礙,生活一定過得「勞苦愁煩」;
當一個人按照聖經教導而行時,他的內心會是「平安的」,人際溝通會是順暢的,生活也會是「平安喜樂」。